机器人|扎根乡土,农村电商成为新一代的“务农人”

机器人|扎根乡土,农村电商成为新一代的“务农人”

来源 / 砍柴网
作者 / 周兴斌
农业作为我国经济体系中的星辰大海 , 一直以来都扮演着国民经济基础的角色 , 因此三农问题同样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 那么如何才能回答好这个时代问题 , 其实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协同发力 。
据瞭望智库最近发布的《2021农村电商发展趋势报告》显示 , 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新电商平台通过持续深耕农村市场 , 推动农产品上行主流化发展 , 不仅掀起一场重配农业生产要素的数字化电商革命 , 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能、新载体和新机遇 。
从最初一公里出发 , 重塑农产品价值供应链
在以往 , 四川大凉山里的一个皮薄、脆甜、无污染的盐源苹果想要顺利交到消费者手中 , 需要经历从采摘、到包装 , 再到小商贩、产地批发市场、超市等流通环节的九九八十一难 。 漫长的供应链环节横亘在众多农户和消费者之间 , 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匹配导致农村优质的农产品卖不出去 , 而消费者高价却又买不到好的产品 。
事实上 , 互联网最擅长改造的就是流通环节 , 而基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电商行业更是对众多行业的供应链流通渠道实现了颠覆性的变革 。



如今 ,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带动下 , 农村电商更是发展飞速 。 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新电商平台们通过深入农户生产端 , 积极整合生产、分级、加工等供应环节 , 通过产地直采、分级、包装后 , 电商平台直接将农产品销售给消费者 。 由此形成的“农户+经销商+消费者”三级供应链模式成为农产品供应链的主流模式 , 而产地直发则取代了传统的层层分销 , 进一步推动着农产品上行的主流化发展 。
总的来看 , 农产品供应链之所以能精减为现在的“农户+经销商+消费者”超短供应链模式 , 其实离不开新电商平台们对于从生产到销售等多个供应链环节的层层把控 。
在拼多多之前 , 各大互联网电商平台都在强调如何服务好消费者的“最后一公里” , 却没有人提出如何改造生产环节的“最初一公里” , 这实际上正是工业品下行容易和农产品上行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
因为工业品大多属于标准化商品 , 无论在生产、包装 , 还是运输、装卸等流通环节 , 只需要注重送达消费者的流通效率即可 。 但在农业流通环节里 , 受制于农产品的千差万别、缺乏统一标准 , 以及客单价低、利润率低等因素的制约 , 导致农户们始终无法真正融入电商的体系之中 。
因此 , 想要农产品在电商渠道里实现规模化上行 , 电商平台就必须深入农业生产和种植环节 , 从供给端对农业生产要素的进行重构 , 进而打破农产品规模化的制约 。
在新电商重塑农村供应链以实现农产品流通变革的基础之上 , 2018 年拼多多率先提出了“最初一公里”战略从农业生产源头进行供给侧改革 , 打造从生产端“最初一公里”直连消费端“最后一公里”的全产业链价值供应体系 。
尤其在产业层面 , 拼多多通过“多多农园”等新模式 , 参与制订、引导标准化、统一化的生产、种植和管理模式 。 比如 , 在云南 , 拼多多联合云南农科院热经所 , 发起并制订了雪莲果的地方和国家行业标准 , 为整个行业提供参考 。 同时在覆盖的农产区 , 拼多多还引入了从选择品种、改良土壤 , 到改进种植方式、提升管护水平的一整套标准化体系 , 利用智慧农业系统 , 通过源头优种优育来提高地区亩产值 , 带动档卡户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