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利华“贱卖”立顿,袋泡茶的国产替代来了?丨氪金Lite

作者|宋新澳谢芸子
编辑|谢芸子
从纸盒里抽出一袋茶包 , 在热水中翻滚两下 , 几秒就可以得到一杯香气四溢的英式红茶 , 成本只要几毛钱 。
茶包也叫袋泡茶 , 在过去的二十余年 , 人们提起这个品类 , 更多想到的还是川宁或者立顿 。 这种便捷的茶饮产品 , 快速占领人们心智 , 出现在写字楼、星级连锁酒店等更多场景 。 但现如今 , 中国的袋泡茶江湖正发生改变 。
11月19日 , 联合利华终于宣布出售包括立顿在内的全球茶业务Ekaterra , 后者由老牌私募机构CVC资本“接盘” , 拟售价45亿欧元(约327亿人民币) 。 这也意味着 , 包括中国立顿在内的多个茶品牌 , 都将被联合利华剥离 , 这家老牌快消企业 , 也将告别“全球最大茶公司”的称号 。
而在联合利华找寻买家的这两年中 , 以奈雪、喜茶为代表的新式茶饮崛起 , 在上游供应链日趋完善的同时 , 资本也将触角伸向袋泡茶领域 , ChaLi茶里、Chabiubiu、茶小空等新品牌崭露头角 。
当然 , 作为巨头茶饮企业 , 立顿的实力仍不容忽视 , CVC也表示 , 更看好中国的茶饮市场 。 本文试图从这三方面梳理“后立顿”时代 , 中国袋泡茶市场的发展:
1、早期的立顿为何能在中国“一路畅通”?
2、联合利华为何要卖掉“立顿”?
3、中国袋泡茶企业有怎样的发展与未来?
01被“抛弃”的茶企巨头
从某种程度讲 , 是立顿教育的中国消费者饮用袋泡茶的习惯 。
1992年 , 立顿以“黄牌红茶茶包”这一标志性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 这种把碎茶叶装在袋子里的“冲泡产品” , 快速打通各类零售渠道 , 收获了一批时尚人群 。
在1997年的“中国百家商城报告”中 , 无论是销售额还是市占率 , 立顿均为第一 。 2005年 , 联合利华在合肥建立世界最大的茶叶生产工厂 。 业内普遍认为 , 立顿能快速称霸中国市场 , 更多原因在于难以超越的低价以及“永远一致”的味道 。
作为茶饮巨头 , 立顿的茶叶供应来自全球各地 , 大批量采购后 , 立顿将茶叶用机器碾碎 , 并统一运往英国的拼配中心打造成固定口味 。 值得肯定的是 , 立顿通过现代工业成功将茶这一品类标准化 , 也最大限度降低了成本 。 但伴随全球市场消费趋势的变化 , 立顿这种“碎叶袋泡茶”逐渐失去优势 。
据欧睿数据统计 , 2014年 , 立顿在全球市场的销售额为28.6亿美元 。 2019年这一数字降至26.3亿美元 , 5年减少8% 。
再从联合利华的发展看 , 其抛弃茶业务也是“无计可施” 。 全球消费者对咖啡的需求不断增长 , 使得红茶被冷落 。 其次 , 立顿也正陷入一种另类的“低价陷阱”——即在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的当下 , 利润空间压缩到极致的立顿不再具备优势 。
按2019年的销售总额计算 , 联合利华的茶业务在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超过20% , 这样的大体量这样的大体量反而成为压力 。 且这一阶段的联合利华 , 同样陷入增长迟滞 。 自2012年以后 , 其营收几乎无增长 , 联合利华也一直试图通过优化业务结构来维持长期的增长趋势 , “镰刀”更多伸向低价业务 。
更多资料表明 , 从2009年以来 , 联合利华就在不断缩减食品及茶点业务的占比;反之 , 美妆与个人护理及家庭护理业务不断增长 。 2020年 , 受疫情与通货膨胀影响 , 联合利华的业绩全面下跌 , 507.24亿欧元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4% , 这也进一步加快了立顿被剥离的速度 。
联合利华“贱卖”立顿,袋泡茶的国产替代来了?丨氪金Lite
文章图片
36氪根据联合利华财报数据整理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