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与丰田合资,一个为了朋友,一个为了生存( 二 )


在丰田满怀憧憬地推出旗下第一代氢燃料电池车Mirai时 , 全球的纯电动汽车市场已经呈现出了一片百家争鸣的景象 。 在中国 , 想要抓住纯电动汽车技术风口的造车新势力数量甚至出现了井喷式增长 。
遗憾的是 , 忙于研发非插电式混动以及氢燃料电池技术的丰田 , 此时在插电式混动和纯电动领域几乎毫无建树 。 更加糟糕的是 , 中国将非插电式混动车定义成了节能车 , 因此丰田的非插电式混动车型根本无法获得国家补贴 。
另外 , 丰田的氢燃料电池车虽然可以获得国家补贴 , 但是由于氢燃料电池技术并不成熟 , 丰田的Mirai价格也并不便宜 , 并且氢燃料电池产业基础非常薄弱 , 导致了这款被丰田寄予厚望的黑科技车型从上市至今的累计销量也没超过10000辆 。
比亚迪与丰田合资,一个为了朋友,一个为了生存
文章图片
面对这样的情况 , 即便是强大如丰田也只能仰天长啸一身:“形势比人强” , 然后灰溜溜地跑去跟在插电式混动以及纯电动汽车领域有着深厚底蕴的比亚迪合作 。 要知道 , 即便是丰田章男有着再独到的眼光 , 也得在闲暇之余考虑一下如何让丰田在这场能源变革中的生存问题 。
尽管丰田章男今天依然不认可纯电动汽车这一技术路线 , 但是为了生存问题 , 他不得不面对现实 。 因此 , 丰田与比亚迪合作就是为了以最低的成本解决生存问题 。 在与比亚迪达成合作之后 , 丰田能够利用比亚迪的技术实力 , 以最低的成本研发纯电动汽车 , 并且获得纯电动汽车制造经验和新能源汽车积分 。
与丰田合作 , 比亚迪能得到什么?
比亚迪的情况则恰好跟丰田相反 , 作为全球最早涉足纯电动汽车技术的车企之一 , 它经过了多年的技术沉淀与制造布局之后 , 无论是在动力电池、汽车电子还是整车制造方面都有着充足的技术储备 , 它的电动汽车零部件已经具备了向全球供货的能力 。
在小雷看来 , 比亚迪并不缺新能源汽车技术 , 它缺的是能够与之达成深度合作的“朋友” 。 企查查在今年5月份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专利20强企业榜单》数据显示 , 比亚迪以9426项专利位居榜首 , 比第二、三名的专利总和还要高 , 是其他19强平均专利数的7倍以上 。
比亚迪与丰田合资,一个为了朋友,一个为了生存
文章图片
数据来源:企查查
相较于专利排行榜上的大多数车企而言 , 比亚迪这位专注于搞技术的“理工男”的交际能力却很一般 。 要知道 , 比亚迪为了打破此前的闭环供应生态 , 近几年一直都在分拆旗下的核心业务 。 然而 , 酒香也怕巷子深 , 如果比亚迪没有足够大的朋友圈 , 那么它即便是有着再强大的技术储备也无法对外供应 。
其实国内大多车企都“交友广泛” 。 例如 , 上汽、广汽等车企就通过合资的方式与外国汽车品牌建立起了坚实可靠的合作关系 , 而财大气粗的吉利更是通过“买买买”的方式成为了沃尔沃、戴姆勒等外国汽车品牌的金主 。
虽然此前比亚迪有通过与戴姆勒合资成立腾势汽车品牌的经历 , 但是无论是从影响力上来看 , 还是从销量上来看 , 腾势这个汽车品牌都着实谈不上多成功 。 如果比亚迪能够帮丰田研发出一款受到市场欢迎的新能源汽车 , 那么此举必将大幅提升比亚迪的品牌影响力 。
比亚迪与丰田合资,一个为了朋友,一个为了生存
文章图片
要知道 , 比亚迪丰田的合资模式与此前国内所有的合资汽车品牌 , 以及“换标”车都不同 。 以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为例 , 这两家合资车企虽然也悬挂丰田的“牛头”标 , 但是它们的产品却是以丰田为技术主导 , 一汽、广汽更像是为丰田代工的打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