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本田投入近3000亿研发飞机机器人火箭都要量产了

【太平洋汽车网 行业频道】实现向所有人提供“拓展生活可能性的喜悦”的 2030 年愿景,本田基于现有的核心技术在全新领域里进行的挑战,将在未来6年内投入5兆日圆 (约2899亿人民币)金额推进的新领域技术的研发内容,以旗下核心技术扩展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eVTOL)、机器人,以及航天应用领域发展。要点速读1电动飞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将有助于解决都市内繁忙交通问题,同时除了通过纯电驱动对应数十公里内的飞行接驳距离,更可通过结合现有燃气驱动方式增加飞行距离,在可实现更长飞行距离情况下,甚至可以衍生更多商业应用模式。2机器人分身:在机器人应用发展方面,本田计划在过去投入机器人技术发展基础上,加上可让机器人成为人类「分身」的想法,其中包含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让操作者能通过远程遥控方式操作机器人,并且通过虚拟现实方式获取远程环境数据,进而能更准确操作机器人进行危险任务,或是进行远程救助。3在月球表面的挑战循环可再生能源系统和遥控机器人的技术应用4运用了核心技术的可重复使用小型火箭承担 Honda研发工作的本田技术研究所在研究环境和安全的先进技术之 外,正在积极推进多项独创性技术的研发,通过这些技术,把移动的可能性扩展到“三维领域”及不受时间空间束缚的“四维领域”,甚至能扩展到宇宙,这将为人们的时间和空间带来全新价值。上述研发工作的展开,正是源于 Honda长年积累的核心技术,如燃烧、电动、控制和机器人技术,综合运用这些技术优势,在新领域为实现拓展人类生活可能性的喜悦而进行挑战。电动垂直起降飞机将空中移动带至身边的“HondaeVTOL”△“HondaeVTOL”融合运用了电动化以及燃气轮机技术△通过技术融合,提高续航距离,以应对未来预期不断扩大的城际移动市场△以“HondaeVTOL”为核心,与地面移动相结合,打造全新移动生态系统技术|本田投入近3000亿研发飞机机器人火箭都要量产了
文章插图
本田通过独创的 HondaJet 实现了空中移动,为使其更加普及,将运用多种核心技术研发 eVTOL(electrical Vertical Take Off and Landing:电动垂直起降飞机)。eVTOL 不仅具有电动化技术带来的环境友好性,而且以简单结构实现分散化推进,具有与民航客机相同的安 全性,并且因为旋翼直径相对较小,即使在市内起飞和降落也不会产生噪音,静谧性优势明显,该项研发竞争日趋激烈。而另一方面,全电动 eVTOL 受限于电池容量,存在续航距离的问题,其现实的运行范围仅限于城市内移动。为实现更长的续航距离和更便捷的城际移动,Honda 正致力于运用电动化技术加持的燃气轮机的混合动力技术研发“Honda eVTOL”,目标是实现未来预期不断扩大的城际移动市场。“Honda eVTOL”在电动化技术之外,还运用了 Honda 在燃烧、空气动力学和控制技术等各个领域积累的技术。此外,Honda 将以“Honda eVTOL”为核心,打造与地面移动相结合的全新移动生态系统,创造新的出行体验。技术|本田投入近3000亿研发飞机机器人火箭都要量产了
文章插图
技术|本田投入近3000亿研发飞机机器人火箭都要量产了
文章插图
分身机器人将虚拟移动变为可能的“Honda Avatar Robot”△“Honda Avatar Robot”以实现不受时空限制的虚拟自我能力扩张为目标△配备了机器人技术衍生的多指机械手以及独特的 AI 支持远程操控功能△以 2030 年代实用化为目标,力争在 2023 年内开始技术验证技术|本田投入近3000亿研发飞机机器人火箭都要量产了
文章插图
本田为了不断拓展人类的可能性、让人们的生活更加自由且丰富多姿,一直致力于包括 ASIMO 在内的机器人技术的研发。面向下一个时代,本田正在推进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虚拟拓展自我能力的“Honda Avatar Robot”分身机器人的实用化开发。作为人的分身,Avatar Robot 最大的优点是,即使本人不在现场也能完成工作和体验,比如通过远程操控完成几乎和实际感受一样的物体的操作使用等等。实现这种分身机器人的核心是源于 Honda 机器人优势技术的多指机械手以及独特的 AI 支持远程控制功能。通过机械手,可以灵活操作人类制造的工具,同时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能以更直观的操作快速准确地完成复杂的作业。本田的多指机械手已经实现了“与人手类似”的功能,不仅具备拿捏小物品的细致、同时拥有打开硬盖的力量,解决了多年以来机器人研发一直存在的课题。同时,为使机械手的动作更加连续、顺畅的抓握,并能用细微的力量控制进行工具操作,本田正在不断优化 Honda 独有的 AI 支持远程控制功能。目前,Honda 在推进硬件小型化的同时,着力于进一步提高“抓握”和“操纵”等基本动作的精确性。“Honda Avatar Robot”将以 2030 年实用化为目标,力争在 2023 年内开始技术验证。航天领域的挑战△将航天领域视为运用核心技术挑战“梦想”和“可能性”的舞台,加速研发。△运用燃料电池和高压水电解技术,在月球表面构建循环可再生能源系统△多指机械手、AI 支持遥控功能、高响应扭矩控制等技术应用于月球远程操控机器人△研究开发由年轻技术人员提议,应用了燃烧、流体、控制、制导等技术的“可重复使用小型火箭”本田将航天领域视为运用核心技术挑战“梦想“和”可能性“的舞台。充分发挥燃烧、制导、燃料电池和机器人技术等 Honda 的核心技术,努力在太空这一终极环境中研发新技术创造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