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是联想的创始人吗?( 三 )


然而这家“计算所公司” , 在成立之初几年的时间里 , 除了卖电脑 , 甚至还卖过电子表 , 旱冰鞋等 , 甚至还批发过运动裤衩 , 电冰箱等 , 想法很简单 , 就是年底的时候 , 给所里发点奖金 , 把年轻人留住 。
有一次 , 柳传志听说江西有一位能人女士 , 能够拿到一批彩电 , 倒手就能够挣到1000块 , 柳传志急忙把钱汇过去 , 然而一下子就被骗了14万 , 要知道那时候柳传志一个月工资也就200块钱 , 让他还到80岁都还不完 。
正是借着“计算所公司”的名头 , 获得中科院PC机配联想汉卡的业务 。 当时中科院从IBM购买一大批计算机设备 , 需要验收组装、调试以及汉化的业务 。

“计算所公司”从这一合同获得70万元利润 , 这也是联想的第一桶金 。 后来很多人质疑这70万元的生意 , 倪光南认为:“我们当时每台计算机赚了1400多元 , 是一个大学毕业生25个月的工资 , 光靠搬机箱、流大汗怎么可能赚到这么多钱?”
当时计算机从国外进口都是英文操作系统 , 需要进行汉化 , 虽然市面上也有几种汉卡 , 但是都不够稳定 , 而“计算所公司”正是负责这批计算机的验收、组装、培训 , 还有装配倪光南汉卡的任务 , 所以任务并没有想象当中那么简答 。
这一次合作让“计算所公司”看到未来发展方向 , 那就是联想汉卡 , 如果想发展联想汉卡 , 倪光南是必须要邀请加入的 。 当时计算机市场上很多公司在抢倪光南 , “计算所公司”所长王树和与倪光南共事多年 , 彼此脾气相投 , 因此很容易就劝说了对方 。
不过倪光南加入“计算所公司”条件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不做官 , 第二、不开会 , 第三、不接受采访 。 可以看出 , 这些都是分散精力的事情 , 在倪光南看来 , 这对科学研究来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 然而放弃权力 , 也成为他日后离开联想埋下伏笔 。
和倪光南不同 , 柳传志聊天的时候总是海阔天空 , 能够迅速与周围人打成一片 。 倪光南的加入 , 让“计算所公司”当年就销售了300多万的联想汉卡 。 毫无疑问 , 倪光南研究成果是属于中科院的 , 然而以零成本转移到“计算所公司”当中 。
其实当时市面上有很多汉卡 , 除了联想汉卡外 , 新时代汉卡、CCDOS以及二炮研制的汉卡 , 然而联想汉卡是最强大的 , 也是最好用的 , 能够实现编辑文件 , 做数据表格 , 进行排序、检索、造字 , 甚至打印等工作 。

从1985年到1994年 , 联想式汉卡一共售出了16万套 , 到了1987年联想汉卡产值已经已经逼近亿元 , 可以说是倪光南凭一己之力让联想发展壮大一点都不为过 。
当时汉卡市场价格是1300元 , 而实际成本只有600元 , 而且联想汉卡软件不单售 , 只和汉卡绑定销售 , 这也是当时通行做法 。
然而在联想汉卡蒸蒸日上的时候 , 倪光南开始思考联想未来问题 , 他去过微软三次 , 也同比尔·盖茨一起吃过饭 , 因此对微软非常了解 , 微软已经开发多语言平台 , 如果windows系统当中加载中文 , 那么汉卡将没有任何生存空间 。
此后 , 倪光南只负责汉卡在硬件方面的改进 , 而软件方面从V3.0版本之后就完全交给其他人负责 , 当时倪光南团队投入研发的是286型号微机 。
到了1996年 , 汉卡业务销售基本结束 , 但是因为有微机业务 , 让联想又能够延续一段时间 。 当时联想在微机上没有任何优势 , 当时主要竞争对手是长城、浪潮还有东海 。 之后倪光南与复旦大学、长江计算机公司达成合资建立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的意向 , 打算投资做芯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