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调查动机
消费者购买了质量有问题的商品 , 找商家退货遭拒 , 一气之下在短视频平台上曝光了此事 。 随后 , 商家以构成名誉侵权为由将消费者诉至法院 。 近日 ,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了这样一起案例 , 法院驳回商家诉求 , 认为消费者拍摄视频的行为是在商家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 , 不存在捏造、歪曲事实的情形 , 且事后消费者将相关视频删除 , 未构成对商家名誉的实质侵害 。
该案例公布后 , 引起社会广泛热议 。 随着互联网社交平台的发展 , 越来越多消费者买到瑕疵商品或对服务不满意时 , 通过发布短视频进行维权 , 由此引发不少争议 。 有人认为 , 权益受损后通过短视频曝光不仅能维权 , 还可提醒他人不要重蹈覆辙 , 发布内容自然越详细越好;也有人提出 , 短视频不是想拍就拍、想发就发的 , 视频内容、配发文字都应该合乎法律 。
那么 , 到底什么样的短视频可以发布 , 什么样的不可以发布?这背后的边界如何把握?《法治日报》采访人员近日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调查 。
天津蓟州某饭店前台刘英(化名)觉得 , 来店消费的顾客如果觉得菜品不好或者服务不到位 , 可以曝光 , 但不能蛮不讲理甚至虚假曝光 。
她的这番感想源于前几天的一段经历:一对年轻夫妇到店就餐 , 他们先在团购平台购买了一张团购券 , 后又点了一些团购券以外的菜品 , 结账时他们坚持使用会员卡打折付款 , 而店里明确规定团购劵和会员卡不能一起使用 。 尽管已经解释清楚 , 但这对夫妇仍然拍摄了一段短视频 , 称店家欺骗消费者 。 为避免对方发布视频影响客流量 , 店里只得妥协 。
难道发短视频曝光成了蛮横顾客的武器吗?刘英很是困惑 。
【视频上传|消费者拍短视频维权被诉 维权的法律边界在哪儿?】刘英的经历并不是孤例 。 当下 , 一些消费者如果在线上或线下买到瑕疵商品或对服务不满意 , 就会拍摄短视频上传至社交平台 , 视频内容包括产品及购物经过 , 有的甚至还会曝光与卖家的沟通内容 , 在配文上要么夸大其词 , 要么使用一些过激言辞 。 这些行为令被曝光的商家很苦恼 。
《法治日报》采访人员近日调查发现 , 在很多社交平台上 , 曝光商家的短视频屡见不鲜 , 其中大多附有聊天截图和店铺名称 。
以某头部短视频平台为例 , 在#无良商家#话题下有很多曝光视频 , 包括不少买家与卖家聊天记录的录屏视频 , 总播放量达9.5亿 。 采访人员查看这些短视频发现 , 有些聊天截图或者录屏没有做虚化处理 , 有些配文使用垃圾诈骗犯等言辞 。
买到瑕疵商品或者对服务不满意 , 想要维权或者提醒其他人避坑本无可厚非 , 但这些行为应该在法律范围内 。 采访人员梳理公开案事例发现 , 有些买家通过社交平台曝光卖家 , 不仅维权失败 , 反而可能要承担侵权责任 。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人民法院近日调处了一起因发布短视频维权而引发的名誉权纠纷 。 建阳麻沙镇程某在同镇周某经营的首饰店通过以旧换新活动 , 将一对银手镯兑换成店内新款手镯 。 后周某检测发现其中一只银手镯是假货 , 立即联系程某要求其退还新手镯 。 程某认为 , 旧手镯是10多年前从该店购得 , 拒绝退还 。 双方争执不下 , 程某便随手拍摄一段视频并配文某金店卖假货 , 欺骗顾客上传至某短视频平台 。 该视频的浏览量不低 , 给周某造成困扰 。
周某遂诉至法院 , 要求程某停止侵害其名誉权 , 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 法院对二人进行诉前调解 , 程某认识到在没有证据证明其所发布视频客观真实性的情况下 , 发布短视频 , 给卖家造成不良影响 , 最后删除原视频 , 并承诺在该短视频平台上澄清事实 , 发布道歉信息 , 赔偿损失600元 。
- 电影|国家发改委:鼓励网络视频平台限时低价电影放映
- 儿童教育|首个播放量破 100 亿的 YouTube 视频诞生,竟然是儿歌
- 联想|新华社发视频力挺联想,司马南阵脚乱了
- 直播间|屈臣氏翻车了!1分钱面膜拒不提货,又在直播间辱骂消费者
- 河南消费者协会主任就辛巴燕窝事件发声。老狗称李四拉不了。
- 去年7月底|日产全新奇骏销量暴跌2808辆中国消费者未必买账
- 主播大骂消费者像疯狗、乞丐,屈臣氏道歉:是合作第三方机构人员
- 屈臣氏主播辱骂消费者,官方深夜致歉
- 太空旅客|华为视频App新版本测试:支持边下边播
- 主播大骂消费者“像疯狗”,屈臣氏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