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拿起“未来听诊器” 超声专家的手能“伸”得更远更广( 二 )


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副院长、超声科学科带头人郭君表示 , 以医疗技术为纽带 , 以远程超声系统平台为支撑 , 建立远程协同模式 , 开展远程超声的诊断、会诊以及远程门诊、远程质控、远程教育等相关活动 , 能使所有覆盖范围达到信息交换共享和业务协同 。
郭君认为 , 借助算法和强大计算能力 , 远程超声与机器人协作配合 , 能缓解目前医疗体系下的医疗资源不足、分布不均 , 高质量、高水平的专家经验得不到充分利用 , 基层缺乏相应的高端设备 , 分级诊疗存在难点痛点等问题 。
“有了先进的机械臂、灵敏的传感器、强大的控制系统以及便捷的网络传输 , 远程超声平台可以不受地域和空间限制发挥作用 。 ”刘勇说 , 在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军队、海外大使馆、援外医疗队、外太空等特殊场景中 , 都可以建设远程超声平台 。
我国远程超声未来可期
目前来看 , 远程超声的临床应用大多在发达国家和地区 。 在发展中国家 , 远程超声的应用前景如何?
有专家撰文指出 , 在发展中国家 , 偏远或农村地区的便携式超声设备尚未普及 , 而超声设备是进行远程超声的重要基础 。 同时 , 由于三级医疗会诊中心尚未建立 , 与基层医院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和医疗服务对接 , 阻碍了远程超声的发展 。
值得一提的是 , 电信网络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没有普及或网络延时严重 , 因此完善的电信网络也是远程超声系统深入偏远地区的关键因素之一 。
刘勇预测 , 2025年左右我国远程超声设备的装机量将在500套以上 。 “这个估算数据考虑了偏远地区、乡镇、省级医疗中心 , 甚至海外一些地区对于超声诊断的需求 。 ”刘勇说 。
谈及远程超声的未来发展 , 刘勇认为 , 关键是要推动医学和工业的有效结合 , 发掘可利用的先进技术 , 让远程超声系统更加完善 。
刘勇还表示:“远程超声设备的产品设计师要多倾听来自基层医生的声音 , 设计理念要兼顾患者和基层医生的需求 , 从而使得产品更合理、更普惠 , 做到精益求精 。 ”
“同时 , 远程超声系统不能单枪匹马地工作 , 要与其他技术相融合 , 加大创新研发力度 , 不断推陈出新 , 发挥‘1+1>2’的效果 。 ”刘勇认为 , 政府层面 , 应当出台一些与远程超声发展相关的政策措施 。
“比如 , 通过政策引导 , 鼓励在医疗资源较集中的地区建立远程超声医学中心 , 以某个医院为龙头推动远程超声发展 , 让优质的超声医疗资源不断下沉 。 ”刘勇说 。
【医生|拿起“未来听诊器” 超声专家的手能“伸”得更远更广】“对于远程超声的发展而言 , 中国有很大的市场 。 我们也希望能够借助远程超声平台 , 为落后、边远地区打造一支‘带不走的超声专家队伍’ 。 ”刘勇说 。 采访人员 代小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