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后,生物3D打印市场的新“三巨头”( 二 )
正在进行血管3D打印的演示 , 图片来自:BICO
目前 , 在BICO集团旗下有多达11000台设备 , 其中大部分是各种生物3D打印机 。 据BICO介绍 , 其中长期目标是通过结合生物学的3D打印技术 , 提供可获得的生命科学解决方案来减少器官短缺并加快药物开发 。
3D打印耳朵软组织 , 图片来自:BICO
最后总结:一方面 , 该公司通过其CELLINK系列生物打印机在学术层面扩展生物打印研究 , 为其提供更广泛的生物墨水材料 。 另一方面 , BICO正在通过技术迭代 , 以开发和实施商业和可扩展的生物打印应用程序 , 从用于化妆品测试的组织开始 , 发展到器官研究 。
3D Systems
3D Systems(NYSE:DDD)成立于1986年 , 由“3D打印技术之父”Chuck Hull参与创建 , 经过30多年的发展 , 现在已发展成为一家全球化的3D解决方案提供商 。
当3D Systems认识到3D打印技术对于再生医学领域的突破性创新的重要性 , 就开始通过收购、合并和扩展等方式深入涉足3D生物打印领域 。 其中 , 最重要的里程碑是在2021年5月收购了3D生物打印机开发商Allevi公司 , 后者拥有一套成熟的生物3D打印系统 。
Allevi生物3D打印机 , 图片来自:Allevi
3D Systems搭建的生物3D打印实验室可以利用Allevi的硬件、生物材料和软件组合来设计和构建组织工程、器官芯片研究、药物验证、生物材料开发和再生医学的解决方案 。
据了解 , 该公司布局生物打印的下一步重点是医疗设备和植入物领域 , 其终极目标是开发更复杂的生物结构和组织工程 , 打印人体器官 。
生物3D打印气管模型 , 图片来自:United Therapeutics
迄今为止 , 3D Systems生产了超过200百万个医疗设备系列组件和14万个特定于患者的手术病例:现在它正在寻求扩大生物打印临床应用的生产 , 利用和调整现有技术以提升患者通过各种临床应用进行护理 , 从细胞生物可吸收装置到用于移植的功能化实体器官 。
【|10年后,生物3D打印市场的新“三巨头”】最近 , 3D Systems拆分出生物3D打印子公司Systemic Bio , 专注于开发由水凝胶和人体细胞制成的血管化器官模型 , 用于药物发现和开发 。 为了启动Systemic Bio的医疗业务 , 3D Systems为其提供了1500万美元的种子资金 。
h-VIOS2含有两个灌注的血管化水凝胶 , 图片来自:3D Systems
最后总结:事实上 , 自2020年以来 , 3D Systems通过资产剥离把战略重心转到了工业和医疗领域 。 为了开拓生物打印业务 , 除了继续进行生物3D打印研发 , 比如此前完成的实体器官支架打印外 , 3D Systems也正在努力与制药公司建立合作 , 推动3D打印制药市场的发展 。
Desktop Metal
Desktop Metal成立于2015年底 , 主要围绕桌面金属粘合剂喷射工艺 , 2020年12月10日通过SPAC合并上市后成功募资5.75亿美元 , 被估值25亿美元 , 是当之无愧的3D打印独角兽企业 。
上市后不久 , Desktop Metal开始了从材料到工艺的系列收购 , 包括收购EnvisionTEC , ExOne在内的多家不同赛道的头部3D打印企业 。 Desktop Metal完成了全面的集成增材制造解决方案组合 , 包括硬件、软件、材料和服务 , 获得了更大的市场占有率 。
在资本的加持下 , Desktop Metal成为了新一代巨无霸3D打印公司 。 收购之后 , Desktop Metal开始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 , 试图把3D打印推向批量、规模化制造的2.0时代 。 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 , Desktop Metal在2021年3月成立了Desktop Health , 一家致力于为个性化医疗开发3D打印解决方案的医疗保健公司 。
- 5A的充电头是不建议用6A的数据线的|充电头与数据线电流不搭配会有什么后果
- 电池|超低价家电层出不穷背后,是一部分厂商的愚昧和懒惰
- 视点人物|令人敬佩!92岁奶奶街头卖衣 10年还清2077万债务
- 奥运会|世界杯之后 卡塔尔或将申办2036年奥运会:研究给马拉松装空调
- ssd|砍单290亿颗芯片后,7月再减140亿颗,外媒:麻烦上演了
- 小米13|小米13 Ultra曝光:后背几乎全是镜头开孔
- 腾讯手机管家|35岁以后的专业技术人员,好就业吗,路在何方?
- 路由器|一条宽带只能连15个设备?背后或许并不简单
- Pro|2022年最后的大促!小狗吸尘器T22 Pro Rinse开启预订!
- 苹果|坐不住了?苹果和富士康“翻脸”!外媒:以后恐难有“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