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纸|2021十大互联网文学,希望你这辈子都不懂( 四 )


过度的屏蔽词机制将算法规则生搬硬套 , 破坏了内容创作者的创作自由和表达自由 , 还阻碍了用户的交流与阅读体验 。
但用户为了弥补阅读体验 , 猜测被屏蔽的部分 , 简单粗暴的屏蔽方式只会助长观者的好奇心理与猎奇心理 , 更引起强调的反效果 。
比如说 , 猜猜看 , “黑口口口过去的”是什么意思?用林俊杰的一句歌词回应:请你不要到处口口 。
只有这样 , “黑夜总会过去的” 。
青春疼痛文学
没有人永远年轻 , 但总有人正在年轻 。 但即使你再也看不懂青春疼痛文学 , 你也会为此感到“疼痛”——头痛的痛 。
“一年只有45天 , 希望你不懂这句话 。 ”类似的句子 , 再配上几张emo图片 , 就组成了刷屏全网的“这些话希望你永远不懂”系列 。
曾经“忧伤像糖 , 甜到哀伤”的90后 , 确实“永远不懂”00后的疼痛文学 , 但细究之下 , 它们的诞生仍是同一个理由——少年强说愁 。
你感动吗?我不敢动 。
相似的故事总是在交替上演 , 但在网络时代 , 大人们对“不懂文学”的嘲弄 , 更是一场话语权的争夺:否定青春疼痛文学 , 就像是在否定自己亦是被后浪抛上岸的“老人” 。
青春期的幻想与悸动 , 每一场都有指定的年轻观众 。 当我们再也无法入戏理解 , 不如选择体谅 。
希望你永远不懂 , 用最直白的解释去安慰自己:这届小年轻——希望你没有经历过他们这些“伤心事” 。
彩虹屁文学
在杨倩夺得2020年东京奥运会第一枚金牌后 , 中国奥运会金牌第一人许海峰 , 大笔一挥写了4个大字送上祝福:YYDS 。
万物皆可yyds 。/ 微博截图
DT财经在《2021年6月流行词报告》罗列了一组数据 。 在他们采集的样本中 , yyds(永远的神)以25.2%的被提及频率 , 获得绝对优势 , 排名第一 。
除了“yyds” , 排名靠前的网络用语之中的“绝绝子”“勇敢牛牛”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 这些正能量满满的“彩虹屁文学”词汇 , 使用它们的社交成本非常之低 , 但传达出来的善意和认同却能无限放大 。
为什么我们会沉迷彩虹屁?因为我们需要倾诉 , 需要拥抱 。
但当所有的快乐只剩下“绝绝子” ,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变成“yyds” 。 不得不说 , 万能彩虹屁文学的发扬光大 , 其实是在反映当代年轻人的糊弄学问已臻化境 。
在彩虹屁的狂欢中 , 如果我们所想要做的 , 不过是回归一种简单的快乐 。 那么当快乐泛滥 , 我们更应该去思考 , 如何真诚地表达自己 。
依赖流行语的表达习惯最终导向了脑袋的懒惰 , 正如乔治 · 奥威尔在《1984》的警告:减少词汇量 , 缩小思想范围 , 最终没有词汇表达 。 / 电影《1984》截图
一般来说 , 语言有三大功能:传达信息 , 认知世界 , 交流手段 。 而沉迷互联网文学的网友把语言的第四种功能发扬光大——说着玩儿 。
说闲话或“侃大山” , 是人类最古老、最方便的休闲消遣方式之一 。 所谓“古今多少事 , 都付笑谈中” , “笑谈”就是这些“互联网文学”的最大意义——带来欢乐 。
当年在瑞典领诺贝尔文学奖时 , 莫言曾经讲过几句话 。 他说文学相对科学技术 , 它好像是没有用处的;但文学最大的用处 , 就在于它没有用处 。
“文学最大的作用就是无用 。 ”
看似无用的互联网文学 , 在新时代以另一种更易消解的方式去阐述我们的生活、触碰我们的感情世界 。 潜移默化 , 细水长流 , 直至抵达灵魂深处 。
或许这就是互联网文学的最大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