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曙光|智能照耀中国:算力生态的“和合共生”( 二 )



爱迪生的发电厂 , 解决了三个问题:1.规模问题 , 以往大家都是用一台发动机支撑一栋房子或一条街的照明用电 , 他通过发动机集群来降低成本 , 让电能变得普惠;2.供需问题 , 生产之后卖给谁 , 决定了电厂能不能持续运转下去 , 爱迪生公司与城市大教堂和桥头旅馆等企业达成合作为其供电 , 实现共生共赢;3.输送问题 , 直流电的覆盖范围有限 , 要扩大市场空间需要技术突破 , 1886年威斯汀豪斯公司的工程师斯坦利研制出了性能优良的变压器 , 让电厂生产的电经过变压器降压 , 实现低损耗的远程供电 。
可以说 , 正是借由建设者、使用者、产业链上下游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和合共生 , 电能才得以在全世界改变人们的生活面貌 , 发挥巨大的经济民生带动作用 。
回到当下 , 我们不难发现 , 人工智能算力是否能达到“新能源”的标准 , 也取决于产业链能否和合共生 , 也让生态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
首先 , 智算中心的目的 , 是服务城市的产业集群 。
许多城市乐于推动智算中心的发展 , 根本原因是看中了AI算力与当地产业之间的关联性 , 人工智能对城市接下来的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人才汇聚等有着直接赋能的意义 , 这就要求智算中心不仅要能建起来 , 还需要具备成本普惠、性能高、软硬件丰富、产业服务与人才培养等全栈优势 , 这是一个大规模的系统工程 , 仅靠某一家厂商的自研自建是很难全部完成的 , 需要多方生态伙伴的融合创新来满足 。
其次 , 智算中心的现状 , 是面临确定性的技术挑战 。
作为一个新兴事物 , 智算中心仍处于高速发展的初期阶段 , 而AI的产业链很长 , 从底层的框架、模型、算法 , 中层的工具、平台 , 再到上层的创新应用等 , 细分为无数个垂直赛道 。 这就导致当下 , 智算中心还需要不断解决在网络、终端、应用、服务、绿色低碳等方面遇到的现实技术课题 。 据中科曙光高级副总裁任京暘的分享 , 人工智能产业链的每一层 , 今天都存在不少技术流派和技术路线 。 所以 , 作为底层支撑的智算中心 , 必须具备和合共赢的开放心态 , 让产业链上下游通过众智创新 , 真正夯实城市人工智能的基石底座 。

第三 , 智算中心的未来 , 面临不确定性的商业挑战 。
如果说技术挑战是明确而现实的问题 , 那么智算中心未来如何服务城市产业 , 就是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未知题 。 因为AI应用创新多且快 , 新的算法、模型不断涌现 , 企业需求更是瞬息万变 , 这些都是城市规划者、基础设施建设者难以精准预测的 。 但智算中心的建设却必须具备弹性生命力 , 不能随着AI技术发展出现功能大幅衰减、能力跟不上的情况 , 这也催生了智算中心的建设必须依靠生态力量的融合共生 , 在发展中紧跟技术趋势与产业变化 , 不断重构创新 , 保证最佳单位比特成本 。
由此可见 , 智算中心的建设既是时代的应有之义 , 也是一场任重道远的冒险 。 中国人讲究“和合共赢” , “和合”语出《国语》、《管子》 , 代表了不同事物、不同观点的相互补充、协同合作、共生共荣 , 智算中心的建设自然也离不开和合共赢的生态建设 , 通过整个产业链的共同努力、协调发展 , 让人工智能真正照耀在广袤的中国大地 。
中科曙光5A级体系 , 让智算生态具象化
生态 , 是一个很宏观的词语 , 一千个企业就有一千个关于生态的规划与想象 。 对于发展较快、概念很新的智算中心来说 , 一个健康的生态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