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域|中国跨境电商如何赢得年末购物季:从公域流量到品牌流量

对中国跨境电商来说,2021 年充满着意料之外的变化。
在疫情新常态环境下,消费者的购物需求更多集中于线上,原本用于旅行或者娱乐的开支会被转移到消费,导致电商消费热度空前高涨,尤其是移动端。根据移动归因和营销分析公司的AppsFlyer的最新研究数据显示,2021 年 1 至 7 月,全球电商 App 用户安装量逆势攀升,总体提升 48%,达到 45 亿次。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与跨境电商研发生产、物流配送、精准营销等环节的逐步融合,中国的跨境电商获得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在全球市场中占领先机。今年7月,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对外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更是进一步为跨境电商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
但海外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的监管政策,让很多中国跨境电商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业务发展。尤其迎来年末促销狂欢季,如何在激励的竞争中,赢得消费者的关注和互动,从而提升产品销量就显得至关重要。相信许多中国的跨境电商企业其实已经意识到将公域流量转化为私域流量乃至到品牌流量的重要性,而这一点,适用于电商企业在任何时期的运营。但如何甄别流量价值,以及有效进行流量转化是中国跨境电商面临的难题。
公域流量虽然效果好,但是价格高,粘性低,管理难度大
许多初次进入海外市场的中国跨境电商都将亚马逊、Shopify、eBay、阿里巴巴、京东等第三方电商巨头作为自己的首选推广平台。的确,例如在亚马逊电商平台上,目前拥有全球190万活跃卖家,其中中国跨境电商的企业高达10万家。众多电商企业齐聚于此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这样的第三方平台汇聚着全球最庞大的消费群体,平台本身的知名度和一些促销推广活动更容易吸引消费者进行线上消费。
凡事总有两面性。庞大的消费需求背后同样存在着激励的竞争,而且这种竞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激烈。伴随着激励竞争而来的,是企业商品在公域流量的可见度降低,获客价格水涨船高。相较于早期,电商企业在单个用户的营销成本涨幅高达几倍或者数十倍。同时,受获客难度增加的影响,跨境物流和金融支付的业务发展也逐渐放缓。数据显示,2021年较2020年,中国跨境出口电商物流行业规模增速下降49%。
除此之外,中国跨境电商在选择海外电商平台进行合作时,往往会选择同时在众多电商平台上进行推广,以获取到更多的用户。有了这么多的选择,将产品供应与多个平台无缝整合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电商企业需要能够同步了解各大电商平台的销售数据,统一规划自己的商品供应,以及最重要的是,为各个平台的用户提供无差别的优质服务。
相信很多中国跨境电商今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公域流量的不稳定性。面对第三方平台监管政策的变化,自身的业务发展也会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也让很多跨境电商明白一个道理,很多时候,消费者只是在某一些平台上经过对比之后挑选到自身企业的产品,并不是冲着品牌而来。
精准营销与优质客服结合,在充分发挥公域流量价值的基础上,转化私域流量
公域流量的确对电商企业存在着诸多的挑战,但其丰厚的利润回报也是无法忽视的。通过对用户画像的精准定位和用户在客服咨询环节或者过往购买记录的数据分析,了解用户真实需求,再借助自动化营销工具,可以实现精准营销,提升营销效率,避免营销成本的浪费。
充分利用公域流量的优势可以让广大消费者有机会接触和认识到电商企业的商品,但这并不能给跨境电商的业务带来质的飞跃。企业现在必须考虑:如何将公域流量转换为私域流量,让电商企业可以更快速,更直接地触及目标群体,同时培养用户群体的粘性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