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杆|一个申城数字化标杆社区的“接地气”实践( 二 )


除了服务外,社区一些重要事务的决策推进也得到了数字化的赋能。今年,北新泾街道利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在全市率先上线社区的“加装电梯一件事”,不仅将与加装电梯相关的各政府部门纳入,提供在线审批,甚至连加装启动前的意见征询、居民投票,以及后续的工程贷款、进度管控、售后维保等都放到了在线平台上,形成覆盖加梯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闭环。
站在街道管理者的视角,数字赋能,一方面为“治理末梢”提供了丰沛的“血供”,也使城市治理的“主动脉”更强健、更有活力。权威信息显示,今年上海在治理数字化转型工作中,“两张网”体系越来越完善,改革越来越走向纵深。其中,“一网通办”接入事项总数已超过3000件,日均办事超过15万件;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已接入55个部门的近200个系统。
与数字经济携手双赢
通过推进生活、治理数字化,上海正在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鲜活的应用场景,从而形成产、城、人相互促进的良性格局。在北新泾街道,这样的模式已被证明行之有效;放眼全市,这条数字时代的发展之路也会越走越宽。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一环。在北新泾街道,机器人话务员可以根据社区医生的派单,给相关病患打电话,自动记录他提供的血糖、血压等参数指标。这个解放了社区医生的系统,既是技术创新,更是一次产业发展模式的探索。事实上,慢病回访系统是由街道与一家AI龙头企业合作研发的--街道提供需求、创意、数据、场景,企业则负责AI算法和软件。这种合作,既为企业打开了新的机遇赛道,也使得社区能以类似“创新合伙人”的角色,用较低的成本落地数字化项目。
类似的多赢模式,北新泾街道一直在尝试。在新泾六村的一个社区活动中心,健身器械全都与一台名为“体魔方”的AI设备联网,从而可以根据锻炼者的年龄、体征,推荐个性化的运动方案。这位“AI健身教练”,实际上也是北新泾街道通过“揭榜挂帅”机制与一家大型软件企业合作开发的,接下来,这个系统和平台有望在全市推广。
作为超大城市,上海拥有无比丰富的创新应用场景;作为国内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互联网产业高地,上海在数字经济领域形成了完善的生态体系。基于这样的双重优势,上海正在经济领域加快数字化,积极培育数字经济创新主体。据统计,目前全市数字经济已初步展现出“第一驱动力”的价值,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已超11%。
“城市是主场、企业是主体、人民是主人”--在数字家园建设中,北新泾街道越来越能体会这句话背后的意味。实际上,作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一种表现,它也为上海的数字化转型带来启示。(采访人员 张懿)

【来源:文汇报】

【 标杆|一个申城数字化标杆社区的“接地气”实践】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