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胶|芯片里面100多亿个晶体管是如何安装上去的
写在前面
如今随着芯片制程的不断提升,芯片中可以有100多亿个晶体管,如此之多的晶体管,究竟是如何安上去的呢?
1
当芯片被不停地放大,里面宛如一座巨大的城市。
这是一个Top-down View 的SEM照片,可以非常清晰的看见CPU内部的层状结构,越往下线宽越窄,越靠近器件层。
文章插图
这是CPU的截面视图,可以清晰的看到层状的CPU结构,芯片内部采用的是层级排列方式,这个CPU大概是有10层。其中最下层为器件层,即是MOSFET晶体管。
文章插图
Mos管在芯片中放大可以看到像一个“讲台”的三维结构,晶体管是没有电感、电阻这些容易产生热量的器件的。最上面的一层是一个低电阻的电极,通过绝缘体与下面的平台隔开,它一般是采用了P型或N型的多晶硅用作栅极的原材料,下面的绝缘体就是二氧化硅。
平台的两侧通过加入杂质就是源极和漏极,它们的位置可以互换,两者之间的距离就是沟道,就是这个距离决定了芯片的特性。
文章插图
当然,芯片中的晶体管不仅仅只有Mos管这一种类,还有三栅极晶体管等,晶体管不是安装上去的,而是在芯片制造的时候雕刻上去的。
在进行芯片设计的时候,芯片设计师就会利用EDA工具,对芯片进行布局规划,然后走线、布线。
文章插图
如果我们将设计的门电路放大,白色的点就是衬底, 还有一些绿色的边框就是掺杂层。
文章插图
晶圆代工厂就是根据芯片设计师设计好的物理版图进行制造。
芯片制造的两个趋势,一个是晶圆越来越大,这样就可以切割出更多的芯片,节省效率,另外就一个就是芯片制程,制程这个概念,其实就是栅极的大小,也可以称为栅长,在晶体管结构中,电流从Source流入Drain,栅极(Gate)相当于闸门,主要负责控制两端源极和漏级的通断。
电流会损耗,而栅极的宽度则决定了电流通过时的损耗,表现出来就是手机常见的发热和功耗,宽度越窄,功耗越低。而栅极的最小宽度(栅长),也就是制程。
缩小纳米制程的用意,就是可以在更小的芯片中塞入更多的电晶体,让芯片不会因技术提升而变得更大。
但是我们如果将栅极变更小,源极和漏极之间流过的电流就会越快,工艺难度会更大。
文章插图
芯片制造过程共分为七大生产区域,分别是扩散、光刻、刻蚀、离子注入、薄膜生长、抛光、金属化,光刻和刻蚀是其中最为核心的两个步骤。
而晶体管就是通过光刻和蚀刻雕刻出来的,光刻就是把芯片制作所需要的线路与功能区做出来。
利用光刻机发出的光通过具有图形的光罩对涂有光刻胶的薄片曝光,光刻胶见光后会发生性质变化,从而使光罩上的图形复印到薄片上,从而使薄片具有电子线路图的作用。
这就是光刻的作用,类似照相机照相。照相机拍摄的照片是印在底片上,而光刻刻的不是照片,而是电路图和其他电子元件。
- 芯片|上市仅4个月,跌价1000元,微云台主摄+6nm芯片+4400mAh
- iPhone|iphone14价格被曝!“胶囊”挖孔屏+三星4nm芯片,售价或5999起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瞧不起中国芯?芯片女神出手,30岁斩获国际大奖,让美国哑口无言
- 400亿芯片交易接近尾声,英伟达、ARM表明态度,禁止收购后
- 芯片|据称索尼和台积电计划在日本投资70亿美元建芯片工厂
- 体验首款Linux消费级平板,原来芯片和系统全是国产
- 算力|不靠显卡!NVIDIA在中国焕发第二春:自动驾驶芯片被车厂爆买
- 光刻机|美媒:ASML多个举动暗示今明两年将向中芯出货EUV光刻机
- 芯片|腾讯立功了,国产芯片迎来好消息,重要程度不亚于华为鸿蒙
- 华为上架新机,搭载麒麟芯片,5000mAh仅售13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