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鸿沟|“码上生活”激发城市数字沟通力巨大潜能( 二 )


万旺根认为 , 更好赋能城市治理 , 数字技术要从城市管理手段创新的“工具” , 不断升级成为主动挖掘需求并给出解决方案的“助手” , 才能使公共服务更加精细化、智能化 , 从而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 。
而在复旦相关学者参与的关于城市数字沟通力报告的调研中 , 也有一些受访者认为 , 未来 , 还有更多城市公共服务有继续优化的空间 。 比如 , 乘客在高峰时段坐地铁 , 有时由于手机信号不好 , 通过闸机扫乘车码需要好几秒 , 可能身后就排起了长队 。 像这样的网速问题 , 未来将随着5G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解决 。
跨越“数字鸿沟” , 可从培养“数据基础设施素养”着手
值得关注的是 , 从现阶段实践来看 , 数字技术应用于城市治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 也产生了数字鸿沟、隐私泄露、不同系统间设置不合理等多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
“谨防大数据滥用带来个人隐私泄露 , 这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数字技术发展核心伦理和治理问题 。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教授王林辉指出 , 信息泄露 , 小则造成使用者的隐私、声誉或资金损失 , 大则会影响国家经济与信息安全 。 因此 , 要加快信息保护技术创新和应用 , 通过技术手段防范数据与信息泄露问题 。 具体来说 , 可通过区块链技术、防范拦截技术等 , 以技术手段加强防范和信息安全保护 。
此外 , 由于大部分数字治理工具都依赖智能手机 , 部分不会操作或无能力购买使用智能手机的弱势群体的需求很容易被忽视 。 因此在城市数字沟通力的建设过程中 , 更加重视“数字鸿沟”可能带来新的社会公平也成为一大公众关切 。
事实上 , 在有人感受到数字生活带来的无穷红利和活力之时 , 却也有相当部分人反馈 , 对数字技术感到“不适应” 。
“截然相反的体验 , 其实来自不同的人对数字技术的熟悉程度和参与感 。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中心副主任潘霁教授认为 , 要解决当下纷繁复杂的数字沟通问题 , 不能依靠削弱或拒绝沟通 。 如何确保公众享受“码之城”的权利?或许需要从培养“数据基础设施素养”开始 。
如今 , 为解决当前老年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的困难 , 上海专门为老年人定制了“乐龄码” 。 还有一些公益组织或机构 , 尝试通过“消消乐”等游戏娱乐的方式 , 教老年人学会网上打车、买票、挂号等 , 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 。
“不过 , 学会使用只是第一步 。 每个人能否真正参与到数字城市的设计和建设中 , 才是提升体验感最关键的因素 。 ”李梦颖举例 , 网上办理公共服务时 , 界面设计不清晰、不同系统之间的导航“地图”不合理等因素 , 都会导致使用者觉得“很难用” 。 试想 , 如果每个人遇到不便时 , 都能以便捷的方式参与“地图”的编辑和功能的补充 , 那么无疑将提升使用的流畅度 。 从这个角度说 , 提高普通人的“参与度” , 将有力推动数字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