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促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

“最强大脑”促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
文章图片
总决赛现场 。
“最强大脑”促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
文章图片
博士后双创成果 。 林宁摄
“最强大脑”促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
文章图片
博士后双创成果 。 林宁摄
□本报采访人员刘春
为充分激发博士后创新创业潜能 , 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 12月18日至20日 , 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广东佛山举行 , 这是我国博士后制度实施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全国性博士后创新创业赛事 。 为期3天赛程中 , 江苏博士后选手共摘得2枚金牌、7枚银牌、11枚铜牌 , 奖牌总数位居全国前列 , 江苏代表团获优秀组织奖 。
1400个团队同台“竞智”
12月19日上午10点左右 , 东南大学博士后徐梓宸在9号馆展示项目亮点 , 台下9名评审专家现场提问 , 他们来自投资、研发、知识产权、财务管理等领域 , 为项目提供多重“把关” 。
大赛以“博采科技精华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 , 共设创新赛、创业赛、海外(境外)赛和揭榜领题赛4个组别 , 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8个专业领域 。 经地方预选推荐 , 来自全国的1400个团队通过项目路演、现场答辩 , 一起角逐金银铜奖 。 江苏有94个项目161名选手进入总决赛 。
大赛为博士后提供平台 , 让他们有更多机会与高校、科研单位、企业深度对接交流 , 促成新兴科技成果落地 , 从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本次大赛能够推动博士后项目落地 , 从而带动某一个行业的全产业链发展 。 ”大赛创业导师宇学峰说 。
多名选手均感受到大赛释放出的“创业信号” , 即“技术创新性”和“实打实推项目落地”是两个关键指标 。 采访人员采访发现 , “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成为本届大赛各方讨论交流的热点话题 。
“本次大赛可谓‘神仙打架’ , 是一次‘最强大脑’之间的交流盛宴 。 ”江苏省人社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张志远介绍 , 入围总决赛的都是各地选拔出来的高水平项目 , 背后的团队成员也都是顶尖人才 , 均具有国内外知名高校学习工作背景或领军企业从业经历 , 至少拥有一名博士后 。 大赛聚集众多创新性强、潜力大、产业化程度高、市场应用前景好的最新科研成果 , 充分展现博士后创新创业风采 。
高端人才贡献“精品成果”
大赛期间 , 同步举办博士后工作成果展示、全国博士后人才交流与科研成果转化对接等活动 。 总面积约9000平方米的全国博士后成果展包含64个特装展位 , 展示的均为各地博士后创新创业“精品成果” 。
在江苏展区 , 采访人员看到行业内首个5G遥操智慧驾舱的操作演示 。 “方向盘不需要了 。 ”徐工集团道路智能控制研究所主任设计师刘晓东边演示边介绍 , 车辆驾驶以双手柄控制代替原先的方向盘操作 , 将核心功能集成到手柄上 , 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 并增加自动变道功能 。 刘晓东身在佛山 , 却可以通过5G技术远程遥控一台远在江苏的压路机 , “前进、后退……”随着口令 , 压路机前进后退 , 智能灵敏 , 几乎无延时 。
东南大学博士后吴晨雨说:“传统能源行业之间存在信息壁垒 , 无法实现互补 , 导致大量能源浪费 。 我们加强电力、热力、天然气等能源之间的协同互动 , 通过能源互补 , 提升能源整体利用率 。 ”今年6月 , 常州高铁新城“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正式上线 , 该平台正是吴晨雨所在团队开发的 , 能提升风能、太阳能利用率 , 同时基于全景评估能源配置和消费 , 平台建议新增3座能源站 , 每年可使区域内减少近千吨碳排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