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云计算厂商UCloud做“隐私计算”,凭什么?

近两年来,国内隐私计算产业迸发式增长,互联网巨头、数据服务商、初创企业纷纷加入隐私计算赛道,运营商、金融机构、数据安全企业、区块链企业等也在不断拓展隐私计算应用。
那么隐私计算领域到底需要这么多玩家吗? 各厂家的竞争点在哪里?
季昕华认为;“这一赛道的市场空间还很大,远没有到内卷的程度。”据相关数据显示隐私计算初创公司融资金额超过1亿元的公司也就10家左右。
回顾2011年,5000多家团购网站掀起了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疯狂的“千团大战”。2016年,“千播大战”兴起,数以千计的直播平台在一夜之间入局。纵观两次历史经验,也只剩3/5家平台出圈,最终从喧嚣回归理性。
那么UCloud缘何入局隐私计算?是有备而来还是抢占风口?雷峰网与UCloud创始人季昕华进行了一次深入对话。
一、青梅煮酒——聊出来的“隐私计算”
《三国》里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遍天下英雄”的故事广为流传,这场酒局堪称“双龙聚会”。而这次聚会也成了季昕华萌生做隐私计算的源头。
几年前,UCloud创始人季昕华在湖畔进修的时候,和一位行业内人士进行了一次“青梅煮酒”的高谈阔论,这次聊天也成为了季昕华力排众议做数据安全产品的源头。
当时俩人在西湖边喝酒边聊天,点评中国的云计算,聊到一个关于数据的场景,这家企业想和另外一家公司做交叉营销,把双方的数据结合起来做分析从而获得营销数据,但是双方对于数据都很敏感,不能披露给对方。
怎么才能既保障数据安全又得到结果呢?双方约在西湖边的一家酒店碰头,彼此带着装有数据的硬盘,进入一个房间,拿出手中的数据便开始分析,分析完后只把结果带走,而硬盘直接当场砸毁以自证清白。这个情景颇有一番江湖人士接头的意味,这让季昕华听的饶有兴致。
季昕华见微知著,意识到数据安全的重要性,萌生了要做一款确保数据安全流通的产品的想法。
二、从不被支持到证明自己
在2016年,隐私计算、数据安全流通还是小众的领域,尚未受到行业关注,当季昕华提出要做数据安全流通产品时,因为市场前景不明朗,当时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但季昕华坚持做了下来,他把数据安全看的非常重要。
熟悉季昕华的人知道,他是一个网络安全领域的技术大牛,是中国网络安全的先锋人物。
在投身云计算领域之后,他依然保持了对“安全”的高度敏感性。季昕华表示:“做了云计算发现‘安全’是云计算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正是从2016年开始,季昕华和他的团队开始投入到数据安全流通产品的研发,成为国内最早涉足隐私计算技术的企业之一。不过那时这一技术名词还没有被提出,季昕华是通过沙箱、密码学、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应用防止数据在流通的过程中被泄露。
最初,季昕华也意识到推动数据开放流通存在一定风险,因为相关法律法规还没有明确,与数据相关的业务很容易踩线。当时安全行业内流传的一句“爬虫写得好,牢房进的早”,也从侧面反映出数据安全问题的敏感性。
经过前期的挣扎与实践,2017年开始,UCloud开始为政府提供数据安全流通的服务。至今,上海市大数据普惠金融平台、上海城市定制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沪惠保成为UCloud做隐私计算的最佳实践。就在今年,《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以及《个人信息保护法》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为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合理释放价值提供了行业准则和法律依据,也让深耕数据安全流通领域多年的UCloud 终于迎来了广阔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