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华为造车,败走百度老路?( 二 )


SEA浩瀚架构是首个纯电架构汽车底盘 , 拥有经过调校的底盘与空气悬挂系统 。 侧重基础车身的架构 , 使其受到很多转型造车企业的关注 。 比如阿里的几何汽车 , 以及百度的集度汽车 。
SEA浩瀚架构的目的是帮助行业玩家降低造车门槛 , 百度就是看中了吉利的这一特性 , 利用Apollo向集度输出所有智能化技术 , 吉利则负责传统汽车部分的制造 , 二者合作 , 以期集度赶上已经落后的新造车大潮 。
如今 , 浩瀚架构发布一周年后 , 合作的企业有7个品牌16款车型 。 “交个朋友”的进展 , 比华为PowerTrain和百度APollo都略顺利 。 即使浩瀚架构 , 与传言苹果采用的现代E-GMP平台和保时捷的J1平台存在性能差距 , 但都是帮助智能车企缩短造车时间 , 而非类似华为和百度 , 是要进入新造车的灵魂 , 这是做车研发平台受欢迎 , 而智能控制开发平台难找合作伙伴的原因 。
所以 , 类似北汽这种需要灵魂注入 , 却不能完全接受被某家灵魂控制的车企 , 就一边与华为合作推出了极狐阿尔法S , 同时又与百度合作推出了共享无人车“Apollo Moon” 。 在李强看来 , “是传统车企在争夺智能车时代的主导权 , 以及建立未来智能服务营收的谈判筹码 。 ”
百度踩过的坑 , 华为何时领悟?百度是国内最努力、最坚定看好智能出行的企业之一 , 相信这点大家都不会有异议 。 但百度切入智能出行市场有多波折 , 大家也都有目共睹 。
百度最早在2013年开始推动自动驾驶业务研发 , 最开始积极打造的场景是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 。 截至2021年 , 到“Apollo Moon”已经发展到了第5代 。 公开数据显示 , 百度Robotaxi已经运营过40万人次 。
而且李彦宏此前曾预测 , 2025年Robotaxi单日服务订单将迈过5000万 , Robotaxi的成本将是现在快车的五分之一 。 如今仅有3年时间的情况看 , 想要实现这一目标 , 怕是要期待Robotaxi突然爆发的情况出现 。
华为倒是很早意识到Robotaxi、Robobus的路线不好走 , 原华为智能汽车BU、ADS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苏菁就曾在公开采访中直言:“打死都不会做Robotaxi , 现阶段做Robotaxi的企业都得‘完蛋’ 。 ”
并解释原因 , “Robotaxi是结果而不是商业目标 , 目前中国打车体验已经很好 , 自动驾驶并不会让这个体验更好 。 ”虽然百度并不会认同这位被华为最终免职的总监的言论 , 但百度较早也意识到 , 除了自动驾驶 , 很多智能场景可能会在新能源车中更早落地 。
比如在车载交互系统研发上 , 百度也非常努力 。
智能座舱是智能车中与用户交互最为直接的产品 。 智能座舱企业亿咖通与华为、百度、腾讯等巨头企业都有过合作 , 据亿咖通内部员工杨远介绍 , 与华为合作过Hi Car的投屏项目 , 此后华为转为推进自主研发的HarmonyOS智能座舱项目 。
而领克09的交互大屏是百度想做的旗舰项目 , 但这个项目也有腾讯TAI 3.0提供车联网服务 , 双方为谁来提供音乐、地图等产品争论不休 , “在会上争论过好多次 , 最后吉利总院决定用百度 。 ”可能宁愿让四个轮子 , 都不想让一个软件 , 杨远形容这种争执 , 最后伴随着百度投资亿咖通才变得容易解决 。
在智能车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 合作伙伴存在诸多顾虑的情况并不鲜见 , 投资控股拿到话语权 , 也是百度逐步掌握的硬道理 。
2017年 , 百度拿出10亿领投了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 。 据腾讯潜望报道 , 当时百度提出期望捆绑Apollo计划落地 , 蔚来和理想都难以接受智能驾驶、地图等业务都必须使用百度产品的协议 , 只有威马同意了这一诉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