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出行,运气只有两三年

编辑|于斌
出品|潮起网「于见专栏」
一个人、一家企业无法永远凭借好运 。
在出行市场 , 嘀嗒出行是一家拥有好运的企业 。 与滴滴只有一字之差 , 同有顺风车业务 , 都曾在运营宣传顺风车业务时强调“社交”属性 , 但是滴滴因宣传“社交”成为平台安全事故的原罪 , 而悄然下线“社交”功能的嘀嗒却成为捡漏发大财的最大赢家 , 抓住了机会 , 接管了滴滴退出后大部分的顺风车业务 。
然而 , 嘀嗒出行也并未完全解决顺风车的安全风险性问题 , 投诉不断、约谈不断 , 两次冲击港股IPO都以失败告终 。 当市场体量更大的哈啰出行开始砸钱追赶、出行市场老大哥滴滴开始恢复顺风车业务时 , 靠运气而起的嘀嗒出行 , 日子也不再好过了 。
嘀嗒出行,运气只有两三年
文章图片
顺风车是个轻资产的好生意
按照理想模式来讲 , 私人汽车保有量越大 , 交通拥挤度越高 , 顺风车却可以在私人汽车保有量和交通拥挤问题上得到一个平衡 。
试想一下 , 公共交通工具是有限的 , 早晚高峰打车难 , 但是马路上行驶的私家车 , 大多都有2-5个空余座位 , 这意味着 , 如果将这2-5个空余座位利用起来 , 将极大的解决打车难用车难的问题 。
据中国公安部统计 , 截至2020年底 , 全国私人汽车保有量达到了24393万辆 。 理论上来讲 , 如果每天至少有60%的车辆会上路的话 , 平均每辆车有3.5个座位是空的 , 往返两个行程就意味着每天会有10亿个空座在路上跑 。 如果将这10亿个空座中的1%拿出来共享 , 将会解决1000万个乘客的用车需求 。
对于车主而言 , 顺风车的服务费用能够覆盖油费 , 对于乘客而言 , 顺风车相较于出租车、快车和专车的费用低了一半甚至三分之一 , 毫无疑问 , 顺风车业务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 。
对于平台而言 , 顺风车业务才是真正的轻资产运作 。 嘀嗒出行的招股书披露 , 根据适用法律及法规 , 顺风车仅允许私人载客汽车提供且不作商业用途 , 因此没有与车队管理相关的运营成本 , 也没有经营许可证及执照的要求 。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 顺风车存在的优势就是价格 , 那么就要求平台一旦抽取过高的服务费 , 则将瞬间劝退司乘两方 , 转用其他平台 , 因此也就限制了顺风车平台的利润空间 。 根据招股书 , 嘀嗒出行顺风车在2018年至2020年 , 平均服务费率分别为4.1%、6.3%和8.7% , 也就是说 , 每笔服务费金额最高为6元 , 最低甚至仅为0.3元 。
虽然利润低 , 但是顺风车业务投入低 , 也不需要过多的补贴 。 2018年至2020年 , 顺风车业务分别为嘀嗒出行贡献了7792万元、5.334亿元和7.056亿元的收入 , 分别占总营收比例为66.3%、91.9%和89.2% 。
毛利率也极为可观 , 2018年至2020年 , 顺风车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51.8%、83.1%和87.3% , 逐年大幅增长 。
如此来看 , 顺风车真的很赚钱 。
没有哪家企业比嘀嗒还好运
不过 , 嘀嗒出行这三年年年大幅增长的营收和毛利率的背后 , 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好运” 。
成立于2014年的嘀嗒出行最开始在火热的出行市场烧钱大战中一直不温不火 。 2018年4月份 , 当滴滴出行APP月活达到了1.14亿时 , 嘀嗒出行的月活只有675.02万 , 丝毫不具有任何优势 。
要知道 , 出行市场本来也不太具有技术含量 , 所有出行平台都可以解决司机与乘客匹配的技术问题 , 谁能先抢占用户心智增强用户粘性谁就能先成功 , 滴滴凭借财大气粗砸钱先行占据市场份额成为网约车老大 , 而高德也依附地图APP本身直接杀入出行市场 , 没有背景的嘀嗒很难突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