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名词“中国味”的战略考量——从钱学森给VR的译名“灵境”谈起( 二 )


据笔者考察 , “古语”中对“灵境”有3种解释:一指“奇妙的境界” , 见柳宗元《界围岩水帘》:“灵境不可状 , 鬼工谅难求” , 形容鬼斧神工的瀑布风光;二指“虚幻的境界” , 如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提到《纪梦十首》中有:“灵境在何处 , 梦游今几回”;三指“少人的境界” , 如《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描绘唐武宗会昌四年毁佛后寺庙门可罗雀的凋敝景象:“四处灵境 , 绝人往来 , 无人送供 。 ”很难说钱学森锁定了某一种解释 , 而更像是综合选取了“灵”所具有的“虚幻”与“奇妙”义 , 与“境界”义的“境”组合 , 形成了叠韵词“灵境” 。 “灵”与“境”是偏正结构 , 语义上一虚一实 , 构词巧妙 。
在钱学森的心目中 , “灵境”不是没有遇到过挑战 。 1994年5月 , 他致信汪成为时提道:“我建议用带诗意的‘灵境’ 。 我现在想这又可能太‘文’了点 。 ……‘临境’音同‘灵境’ , 但更通俗易懂 , 有其优越性 。 ”的确 , VR技术是虚拟和现实的结合 , 人在虚拟世界里能获得如临现实的真切感受 , 而二字格的“临境”同样语出经典——“身临其境” 。 最终 , 虽然钱学森“因为这个境是虚的 , 不是实的”而放弃了“临境” , 但毕竟也没有将“临境”归为完全没有“中国味”的词 。
科技名词“中国味”的战略考量——从钱学森给VR的译名“灵境”谈起
文章图片
钱学森资料照片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是国务院批准成立 , 代表国家授权审定公布名词的权威机构 。 为了确保科技名词定名的权威性和通行度 , 全国科技名词委原则上会尽可能采纳当时专家共识度更高的定名意见 。 科技界当时未就“灵境”这个定名形成广泛共识 , 是这个当下备受推崇的科技名词在当时没有被国家采纳为规范名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