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庆|展锐CEO楚庆:「断崖式」改造和创新管理,新展锐的逆袭秘诀丨了不起的创变者( 二 )


如今,站在全新的起点,留给展锐和楚庆的主线任务,从如何不死,变成了如何更好地活下去,而我们也和他聊了聊这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以及展锐要如何打开一个新局面。
以下为访谈实录,经36氪编辑整理:
做“断崖式”的创新
36氪 :可以讲述一下你加入展锐之前的个人经历吗?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半导体行业?
楚庆:我是1989年进入了西安交大的,当时刚刚有保送制度,我中学参加了很多竞赛,成绩还不错,获得了保送资格。正好西安交大来我们学校选保送生,因为我叔叔是西安交大毕业的,我从小对西安交大有比较好的印象,就选了西安交大,选了自动化专业,当时对这个专业没有什么了解。其实后来清华、北大、科大等学校也来了,不过每人只有一次机会。在交大7年,非常感谢母校西安交大,培养了我们朴实做人、扎实做事、刻苦创新的作风。
研究生专业是我自己选的,我大学期间读了很多有关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的著作,对人类智能本身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再加上西交大有一个著名的科技新星,就是我的导师郑南宁院士,我当时就有一个念头,一定要上他的研究生。
那段研究生生涯,让我接触了非常多前沿的东西,如 VR、外太空导弹跟踪、地面目标跟踪、地图匹配、神经网络等。
36氪:为什么会选择加入展锐?
楚庆:其实当初离开华为,目标不是来展锐,是去张江实验室。2016年年底就跟随王曦院士参与创办张江实验室,2017年还给了我正式任命,张江实验室微电子研究院院长。与张旭院士(著名神经解剖学家)等一些技术大牛共事。但2018年有了些变动,赵伟国董事长又盛情邀请我加盟展锐,我就过来了。
36氪:你过往的职业经历,为你在展锐的工作留下了什么宝贵经验?
楚庆:创新。最初是不得以,1996年毕业参加了华为刚刚创建的移动通信业务团队,参与其中最核心的基站产品开发。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跨界,好在在交大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人机所)受到了一流的硬件训练,那时华为使用的硬件先进程度和设计目标比人机所有显著差距。所以我迅速成了无线硬件专家。并且很快成为硬件大主管。大家都在摸索,开始只有7个人,跟随那时社招的BTS专家开发了BTS1.0(无法量产),我们才知道,原来他们也是似懂非懂。
1998年底,作为研发主要负责人之一,完成了第一台真正量产的BTS2.0的研发。这台基站让我对无线 有了深入了理解,为了量产,曾经在西乡生产基地连续奋战72小时,攻克了最后一个难关——HPA功放的批量制造,这也是首次在无线技术使用复杂的数字控制系统。
在一次香港举办的无线技术大会上,偶然听到MOTO的专家讲到软件无线电这个名词,觉得为之一振,这似乎代表未来,立即被它吸引住了。正好华为在搞技术超越,组建预研部,成功申请立项后,我带了三个人来到上海组建新团队,这个团队大部分是应届硕士生,上海的学生大部分目标是外企,我就去南京招人,很多人来自东南大学和南京大学,素质很棒!就是这些人,把这个世界上第一台宽带软件无线电样机干出来,一共花了不到一年时间,而且产生了大量基础性专利。后来回到华为,创办海思的时候,初始团队不到十个人。也必须启用一些年轻人,而且必须给他们重任,后来发现,这可能恰恰是成功的关键。
如果你做的只是一个工程类新产品的话,可以用老员工,走得快,因为那个强调销量;但是我们要做断崖式创新时,必须用思想开阔、没有历史负担,精力充沛、有热情,对未来抱有热烈幻想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