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新消费不再行?( 二 )




【社交|新消费不再行?】有流量 , 没增长
国产美妆从爆红到几近停滞 , 期间经历的种种 , 堪称是其他行业教科书式的避坑指南 。
根据招股书 , 2019年完美日记营销费用为12.5亿元 , 2020年增长至34.1亿元 。 同样是头部品牌的花西子虽未披露营销费用 , 但曾有媒体报道称 , 花西子早期仅在直播平台上的每月营销投入就高达2000万元 。
营销支出逐年递增 , ROI(投资回报率)却是越来越低 , 预示着新品牌再想出圈 , 靠主播喊麦式的吆喝难以为继 。 品牌们不得不承认 , 砸在线上营销的钱 , 赚得了一时的热闹和销量 , 却赚不来品牌和用户 。 大家的打法越来越相似 , 流量成本也越来越贵 , 并且随着主播费用水涨船高以及超低折扣 , 企业再想盈利很难很难 。
成本只是一部分 , 事实上 , 过分依靠渠道的品牌也很难成为强势品牌 。 直播间不是品牌打造的理想空间 , 低价折扣会降低品牌调性 , 削弱品牌力 , 品牌溢价和毛利率也就难以提升 。 流量价格越来越贵 , 大家终于意识到困在流量的结局是走进死胡同 。
从结果来看 , 短暂的营销刺激很难支撑起增长 。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 今年8月 , 化妆品零售总额为294亿元 , 系10年来同期增幅的首次0增长 , 久谦中台数据显示 , 多个新消费品牌销售额同比下降 , 有的甚至腰斩 , 几个新消费品代表市值暴跌 。
前有淘系品牌搭上微博的顺风车 , 后有便利店体系的完善催熟元气森林 , 可以说Z世代热爱分享、推崇KOL的群体特征 , 让小红书得以快速发展 , 也让美妆头部品牌吃到渠道的流量红利 , 但现在 , 就连Z世代都开始对新品牌不感冒了 。
《后浪研究所》曾做过一次“奶茶行为学”大调查 , 数据显示:67%的年轻人认为自己不会受到网红营销的影响 , 超过70%的年轻人表示不会轻易被奶茶店的新品吸引 。 年轻人变得更加理性和克制 , 争做“人间清醒” 。
以往层出不穷、大水漫灌式的营销让企业内卷成饼 , 准没准备好并不很重要 , 大干特干的架势摆很足 , 线下广告、头部主播带货、有钱就上视频网站、没钱就去做地推 , 再小的KOL , 只要在一定圈子里有粉丝 , 就有机会做起来 , 谁还想着做品牌?
到现在 , 靠砸钱求增长的策略也让行业陷入“没有发展的增长”困境 , 小红书种草、直播带货不再是行业通式 , “越种草 , 越免疫” , 想让消费者再去野性消费 , 只怕没有一点产品实力很难做到 。
一时的销量不等于品牌的长红 , 我们还难说国产美妆已经来到“黄金时代” 。

成熟的行业是机会也是问题
天猫、京东之类的电商平台 , 微信和支付宝的信用支付体系 , 抖音小红书为代表的社交平台 , 互联网全通路的发展打通 , 给一众新消费品牌打造了通路 。
作为零售产品 , 成熟的供应链不可或缺 , 经过多年发展国内这一条件已然成熟 。 以化妆品为例 , 无论是欧美大牌 , 还是上海家化、百雀羚等国产老品牌 , 都已深耕美妆领域数十年 , 代工厂系统从原料到配方再到包装生产应有尽有 。 目新崛起的企业 , 大多以OEM(代工生产)和ODM(贴牌生产)两种生产模式为主 , 比如完美日记合作的代工厂不少都是YSL、雅诗兰黛等大牌的代工厂 。
然而 , 代工厂模式既是东风 , 也可以是“隐患” 。 国际大牌核心产品都有自己的生产线以加强品控 , 同时也是核心专利技术的一种保护 。 但对于新品牌来说 , 自建工厂和生产线这一重资产模式投入大、风险高 , 相反代工厂模式能在前期减少试错成本 , 又已经如此成熟 , 为何不直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