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中国科技部官网公布《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办法》) 。该文件由科技部、全国妇联、教育部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 。文件明确指出,“在‘十四五’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要坚持男女平等、机会均等,为女性科技人才成长进步创造更好的环境,施展才华、发挥作用,努力培养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女性科技人才” 。
文章插图
图|相关文件截图(来源:中国科技部官网)
《措施》主要包含七个要点,即"深刻认识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重要意义、培养造就高层次女性科技人才、大力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完善女性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支持孕哺期女性科技人才科研工作、加强女性后备科技人才培养、加强女性科技人才基础工作" 。
DeepTech采访了5位国内外的女科学家,她们有的还没有结婚,有的已经是妻子和母亲 。根据几位科学家的自我报告,由于母亲要生育和哺乳,在孩子成长的早期阶段,她们必须比父亲承担更多的责任,所以她们试图在科学研究和家庭之间找到平衡 。有科学家认为,重视女学者是国内外的共识 。
文章插图
图|从左至右:李波、夏娟、杨丽丽、唐静、姚丽娜(来源:受访者)
以下是五位科学家的分享(关闭图片和分享的顺序,均按姓名笔画排序):
李博: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 - 香槟分校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
文章插图
图|李波(来源:受访者)
李波来自中国广东,目前就读于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分校
- 香槟分校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生于 1989 年,也是全球首批研究对抗机器学习的学者之一 。2020 年曾上榜《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20 年度全球 “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 榜单(TR 35),也是那次榜单中最年轻的中国女性得主 。
文章插图
图 | 李博课题组的部分学生(来源:受访者)
她告诉 DeepTech,自己在科研中遇到的环境还是很友好的,从博士研究到自己带领一个实验室,导师和合作伙伴们彼此都非常尊重,也一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
她认为在此过程中,从不同人身上学到了很多,因此也能激励自己克服一些困难 。同时,各种国际会议,现在都有为提高女性科研工作者参与的项目,比如机器学习顶会 NeuIPS 承办的 WiML(Women in Machine Learning) 。她觉得积极参与并为此类项目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也会提高自己的自信,并帮助和鼓励更多的女性科技工作者 。
夏娟: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研究员
文章插图
图 | 夏娟(来源:受访者)
夏娟是四川广安人,出生于 1994 年,主要研究凝聚态物理,其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材料科学系,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物理与应用物理系 。
她自述在求学时和工作后,都曾经历过因为性别带来的尴尬,因此她很愿意、并且努力地在上课时给学生们灌输科研领域男女平等的 “教条”,尤其是在电子科大这所女生比例远小于男生的高校 。
她告诉 DeepTech,自己每年都会认真准备杰出女性科学家的故事给学生们讲,让女学生们不仅自豪于自己在所学专业取得的优异成绩,更让所有学生以女性科学家榜样们在各领域做出的伟大成绩而感到骄傲,从而让大家认识到产出国际顶尖的科研成果跟年龄和性别都没有关系 。
她希望自己的这份 “私心” 能够在青年学生们的心中加深 “男女平等” 的认知,然后将这份自己认同的 “男女平等” 在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来,并且传递和影响身边的人 。
文章插图
图 | 夏娟给电子科大本科生上课的一页讲义(来源:受访者)
夏娟觉得,女性科研工作者不需要社会的特殊照顾,只需要大家能够投以平等的目光以及被平等地对待 。什么时候女性工作者不会再有 “这个时候,我希望自己是男性” 的想法和为自己的性别感到为难,那么这个社会才真正实现了男女平等 。在这样的社会,女性工作者才得以剪掉性别的束缚,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放手去拼搏 。
杨丽丽: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复材系副教授【未来女性十大前景行业,女性创业话题】
文章插图
图 | 杨丽丽和两个孩子(来源:受访者)
杨丽丽是一位 80 后二胎宝妈,同时也是一位高个子 “材料女侠” 。她本身的经历颇为励志,从沂蒙山区的小女孩成长为 211 教授 。
本硕博期间,她都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博后研究也是在哈工大,2011 年曾获得黑龙江省自热科学技术一等奖 。如果不是因为家庭原因来到上海,她大概还在哈工大当教授 。
材料,是她从本科至今从未更换的方向,也是她将会一直从事的领域 。从中国到美国,从东北到上海,她依然初心不改,目前在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复材系担任副教授 。
文章插图
图 | 杨丽丽展示学生获得优秀毕业生称号的证书(来源:受访者)
她告诉 DeepTech,首先,作为高校科研工作者,不管男性或女性,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都是一样大,这点毋庸置疑 。
但女性科研工作者在科研道路上确实有些自身的特点或弱项,主要有两个:
(1)最佳科研能力成长时间与生育时间的冲突 。杨丽丽认为,从博士毕业到 35 岁左右,是科研能力迅速成长的最佳时期 。目前多数青年人才项目也都是把 35 岁作为一个界线 。而对于女性而言,这段时间其实是和生育时间冲突的 。比如,材料研究工作者一定要下到实验室,观察实验过程才能对细节的把握更好,而生育养育子女的前几年一定会缩短工作时间,降低工作效率 。
(2)与企业、研究机构科研合作机会降低 。除去国家或地方的纵向项目和人才项目,与企业和其他研究单位的合作一般需要长时间、频繁的技术交流,而女性科研工作者在工作之余需要更多承担照顾老人、孩子的责任,不可避免地就减少了与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交流机会 。当然,这不是一概而论,整体来说,女性科研工作者需要更有耐心、更有毅力、更加集中在自己擅长的科研领域 。
唐静: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系研究员
文章插图
图 | 唐静(来源:受访者)
唐静也是一位 85 后,祖籍安徽凤阳、成长于苏州太仓,目前是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系研究员,师从世界著名材料化学家崔屹教授 。2016 年在复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博士后先后获聘于 MIT 化工系 /Koch 癌症综合研究院、哈佛大学医学院,她还是 2020 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 (Innovators Under 35)中国榜单上榜者 。
文章插图
图 | 唐静的个人首页(来源:受访者)
她告诉 DeepTech:“其实我比较幸运,我的导师们以及科研训练的实验室环境还是比较公平的,没有因为女性科学家的身份,在科研上遇到性别歧视 。因为我是女生,有时因为生病和身体不适时,导师会格外关心些,多加强锻炼身体等 。很多国际会议,(因为)你是女性,有一些机构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它反而要保证有足够的性别上的比例,要求至少有 20% 的女性报告人 。其实我觉得学术圈,大家真的还是看你的科研成果说话,然后评审论文和奖项的时候也都是靠你的业绩、推荐信,所以这里面依旧跟性别没有关系,还是看你的成果 。”
唐静还表示:“我一直激励鞭策自己要勇敢 。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不要被那些固有观念、传统观念影响到 。希望自己能更有勇气和决心,脚踏实地、不忘初心坚持不懈地去打破边界,努力提升自己、充实自己,更加自信从容地面对未来各种挑战 。”
姚丽娜:新南威尔士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文章插图
图 | 姚丽娜(来源:受访者)
姚丽娜也是一位 80 后宝妈科学家,目前是新南威尔士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最近还在
- 裁员潮|阿里进行新的一轮人事调整,未来面临着诸多挑战
- 十大冰箱品牌排行榜是什么
- 2022手机十大新科技盘点:哪一个才最实用?
- 美人主意的暴利行业 未来的市场商机
- 做微商成功的十大名人 创业女王莹莹
- 中国十大财富管理公司 好买财富怎么样
- 中国私募牛人十大排名 中国十大顶级投资公司
- |客观来说,未来中端手机可能会成为主力军,原因已经暴露!
- 刘一手|一年31次直播首秀,未能入选百度十大主播,刘一手发长文抱怨不满
- 汉堡加盟十大排行榜,曼德夫加盟费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