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品味一座城市 , 除了吃喝玩乐 , 更重要的是通过它的质感找到它背后的灵魂 。每个有灵魂的城市都有记忆 。所以 , 要真正触动这座城市的灵魂 , 就要记住这个关键 。
从今天开始 , 我们将开设一个名为“城市记忆”的专栏 , 从广州开始 , 每周带大家去探索城市中的一条老街 。内容不仅是吃喝玩乐 , 背后还有独特的故事 。不管你是外地游客还是本地的六先生 , 我们都希望通过这次推送 , 能更深一层地品味属于这条老街和这座城市的记忆 。
二话没说 , 马上开始今天的城市记忆!
文本
作者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 。在过去的20年里 , 广州大大小小的老街几乎随处可见 。在我心目中 , 有故事有情怀的老街不在少数 。但首先带你逛的不是很多游客渴望的“网上名人打卡点” , 而是一条只要走到路口就容易有“被拒绝”感的老街 。
为什么这么说?
就这条街的外部氛围而言 , 并不适合普通游客 , 当地人在没有特殊需求时也会尽量避开 。虽然街上有一些著名的打卡点可以支撑场面 , 但也仅此而已 。大多数人会在匆匆拍完照片后选择离开 , 很少有人会真正领略到这条街的独特魅力.
老光应该猜到了 。今天 , 我们要带你去广州著名的“批发市场”街一德路——号 。
文章插图
听到“义德路” , 估计很多人会说:“不只是批发市场 , 脏乱差 , 骑楼和老教堂都有些特色 。广州有比较漂亮的骑楼街 , 来个批发市场是必须的 。受苦?”
这个说法没错 , “一德之路”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但对于这条老街 , 我们必须知道一件事:义德路虽然有数量惊人的古典骑楼建筑 , 但从来不是“网红文艺范老街” 。从几百年前诞生至今 , 一直是“批发市场” , 连核心业务都没变 。了解了益德路的传奇历史后 , 大家就会明白 , 在广州 , 可能很难找到一条比“益德路”更具原创性的老街.
如果说广州是一座充满烟火气的“街头”城市 , 那么益德路绝对可以称得上是这座城市的地标 。
文章插图
style="font-size:15px;">#老地新街 , 源远流长
比起很多老广州的街道 , “一德路”的历史其实算不上特别悠久 , 它真正被开发并命名的时间点是在民国初期(1920年) , 今年正是一德路的100周岁生日 。但它的故事 , 早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 这还得从如今一德路的一条“附属小街”——卖麻街开始说起 。
文章插图
民国以前 , 一德路所在的位置其实是旧广州的南城墙 , 而“卖麻街”则位于城墙北侧 , 是离城墙最近的一条平行道路 。在“一德路”出现之前 , “卖麻街”就是该处的主干道 。
文章插图
如今的卖麻街
而“卖麻街”的历史就比“一德路”要久远得多了 。据民国《广州城坊志卖麻街》引《香山县志续编》载:“雍陌黄族始祖高风 , 宋代由省垣卖麻街迁居雍陌 。”由此可以肯定 , 卖麻街早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
文章插图
由于地处江岸旁 , 便于航运与贸易 , 所以古时此地为织网和麻皮的集市 , “卖麻街”之名也因此而来 。也有一种说法:卖麻的麻 , 是指我们平时所吃的麦芽糖(证据是30年前此处曾大规模售卖麦芽糖) 。
相比之下 , 前者其实会更有说服力一些 。但可以肯定的是 , 早在南宋时期 , (今)一德路一带就已经形成了浓厚的商业氛围 , 满清时期全国唯一的对外通商牙行“广州十三行”与此处也仅有一街之隔 。
文章插图
清代 , 是属于卖麻街的“黄金年代” 。当时这里不仅是广州城的一处商业旺地 , 更一度成为当时广东省的政治中心 。
据史料记载:顺治七年(1650) , 两藩王攻陷广州城 , 占据老城作藩城 , 原老城区域内的官署都被迁到南城 , 这其中就包括了两广总督行台(当时总督行署是迁到了卖麻街的东段) 。后来康熙二十年(1681)撤藩 , 朝廷下令将原迁到南城的广州官署衙门复迁回老城 , 不过总督行署并没有回迁 , 仍保留在卖麻街 。
文章插图
位于卖麻街的两广总督署
下面这幅 , 是1910年绘制的广州城地图 , 注意地图中的“4”的标识处:1858年之前 , 此处一直都是总督衙门(Viceroy’s Yamen)的所在地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英法联军在观音山高地炮轰广州城 , 总督衙门被炸毁 , 其废墟于1860年被改建为“圣心大教堂(R.C Cathedral)” , 即如今大名鼎鼎的打卡点——“石室” 。
文章插图
1910版广州地图
文章插图
圣心大教堂(原总督衙门所在地)
还有一个细节是值得注意的:总督衙门被炸毁后 , 当时的广州人为了纪念此地(两广部堂) , 将卖麻街东侧一段改称为“旧部前” 。即以石室教堂为中线 , 左侧小路为“卖麻街” , 右侧小路为“旧部前” , 这个特别的路名如今依然得以保留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今)旧部前街
到了民国9年(1920年) , 政府正式拆除了旧城墙修建马路 , 因明清时期路旁有一学社名为“一德学社” , 故人们将此路命名为“一德路” , 从此一德路就取代了卖麻街 , 成为该区域的主干道 , 直至如今 。
文章插图
民国初期的一德路
民国初期横空出世的一德路 , 并没有走上“老前辈”卖麻街的“政治中心”路线 , 但它很成功地沿袭了卖麻街的浓厚商业氛围 , 建起了一个如今依旧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贸易王国” 。
文章插图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 , 广州成立军政府 , 随即颁布《广东省城警察厅现行取缔建筑章程及施行细则》 , 其中有规定:“凡堤岸及各马路建造屋铺 , 均应在自置私地内 , 留宽八尺建造有脚骑楼 , 以利交通之用 。”“骑楼”的概念 , 首次出现在政府的官方文件中 。
1918年10月 , 广州市政公所成立后 , 政府从军队中抽调了大批官兵组成工兵队 , 扛着锄头、铁锤、铁钎等工具 , 前往拆城墙、筑马路 。同时 , 新政府颁布了《临时取缔建筑章程》和《建筑骑楼简章》 , 对未来的城市马路和建筑作了全面规划 。这标志着骑楼建设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
而当时广州城建起的第一条大规模的骑楼街 , 正是一德路 。虽然对于“广州最早的骑楼街在哪里?”这个问题 , 坊间颇具争议 , 但结合各个历史事件的时间点 , 以及一些旧照片资料 , 我们至少可以肯定:一德路算是广州骑楼建筑文化的一个开端 。当年就有一首童谣在坊间传唱:“一德路 , 二沙头 , 三元里 , 四牌楼 , 五仙观 , 六榕路 , 七株榕 , 八旗二马路 , 九曲巷 , 十甫路 。”以数字排列广州的地名 , 一德路占了“一”字的便宜 , 排在“天字第一号” 。而这也证明了在广州骑楼街的历史上 , 一德路也是“第一号”的 , 因为它出现最早、资格最老 。
文章插图
20世纪20年代的一德路
有了商住两用、能遮风挡雨的骑楼街 , 加上极佳的地理位置(邻近多个主要码头) , 一德路这条商业气息本就浓厚的老街更是锋芒毕露 , 并逐渐形成了系统化、常规化的商贸格局以及行业规范 。
1930年 , 仅仅10年时间内 , 一德路就成为了广州城最大的咸鱼、海味、凉果、副食的贸易集散地 , 行栈、货仓毗邻 , 有着大小市场10多个 , 再加上沿街摆卖的小贩 , 令本就不算太宽的一德路拥挤异常 。
据说日军占领广州期间 , 日本人也在一德路315号开设了一家“振裕洋行” , 主营的就是东洋的咸鱼海味 。时至今日 , 经历了近100年的风雨飘摇 , 一德路依然是广州规模最大的海味、零食贸易集散地 。
文章插图
20世纪30年代的一德路
看到这里 , 大家可以先将思绪移回当代 , 在了解了一德路的前世今生后 , 或许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我会对这条“批发市场一条街”情有独钟了 , 它简直就是广州作为千年商都的一个活标本啊 。
文章插图
在这里插入一些个人感慨:“旧城新造”在如今的广州城正是如火如荼 , 通过精致的装饰与粉刷 , 为老城的颓垣败瓦重新注入活力 , 令其得以在新时代的阳光下重现昔日的光辉 , 这确实不失为一件天大的好事 。但作为一名多愁善感之人 , 每当抱着怀缅过去的心态走进这些翻修后的老街之中 , 总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事与愿违”的失落与无奈 。
就拿最近很火的网红打卡点——永庆坊来说 , 儿时的我就是在老西关这片地区长大的 , 也算得上是其变迁的一名见证者 。如今的永庆坊比起以前更加干净、舒适、漂亮 , 一些老城建筑经过翻新修复 , 也很好地被保留下来 , 老实说 , 比起以前 , 现在我会更乐意走进这条老街 。而最近再次走到这里 , 看见四周是林立的食肆、咖啡馆、奶茶店、酒吧......对于这些老城中出现的新时代产物 , 不同的人或许会有不同的看法:
乐观者 , 以之为新旧融合 , 独领风骚;
悲观者 , 以之为离经叛道 , 空有躯壳;
文章插图
永庆坊
就个人而言 , 我并不偏向于任何一种说法 。故地与旧人同理 , 得失已然 , 皆为命数 , 人力无法扭转时光 , 时光也无法阻止人的进步 。一首粤语歌的歌词也有道:
“时光这个坏人 , 偏却决绝如许 , 停留慢些也不许 。”
文章插图
然而 , 一座有记忆的城市 , 总是需要一些横截面去向人们展示它往日的风华 , 幸而 , 一德路还在 。
#时光不再 , 光景依旧
一德路跨越的范围十分广 , 从海珠广场一直延绵至越秀区儿童公园处 , 连接包括起义路(旧中轴线)、解放路、人民路在内的多条老城区主干道 , 途径多个地铁站(2号线海珠广场站、6号线一德路站)和公交站 , 交通十分便捷 。
文章插图
海珠广场(一德路东)
文章插图
越秀区儿童公园(一德路西)
按照功能上划分 , 如今的一德路大致可以分为三段:海珠南路至儿童公园之间为西段 , 从靖海路到海珠广场之间可以归为东段 , 位于靖海路与海珠南路之间的为中段 。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靖海路的来历 , 它是与一德路同期开发的一条“新路” , 因所处位置正对南城墙的城门“靖海门” , 因而得名 。
文章插图
要深入感受一德路的韵味绝对不能“偷懒” , 从头走到尾才是最好的选择 。这个令人闻风色变的“批发市场” , 其实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糟糕~
从海珠广场出发 , 一德路的东段其实不算十分有特色 , 因为北侧的一段很大部分都被改造成现代化的批发市场 , 主要销售饰品精品(小时候家里买圣诞树或者过年的装饰品 , 此处就是首选) , 而南侧部分依然保留着比较完整的骑楼建筑群 。其中有一家老麦是很值得一去的 , 并不是说这家老麦的东西特别好吃 , 而是它直接租用了骑楼的上层 。很惭愧地说 , 骑楼看得多 , 逛得也不少 , 但由于骑楼上层一般都是私人住宅 , 对于非居民来说 , 想感受一下骑楼上方的景致实在太不容易了 , 而通过这家老麦 , 大家能一试在骑楼上方俯瞰的感觉 , 还是相当不错的~
文章插图
走过靖海路口 , 即下图中“旧部前小学”路牌处 , 就正式进入一德路的核心路段了 。正在减肥的股东注意了 , 千万不要轻易走进这里 , 因为这里是全广州零食品种最多的地方(没有之一) , 全广州接近70%的进口(非进口)零食 , 都是在这里入货的 。
文章插图
石室教堂前的一德路 , 完全就是每个孩子心目中的“天堂”:这里几乎集齐了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的零食、饮料 , 各种五花八门的糖果更是随处可见 , 每一款都是童年的吸睛利器~
文章插图
糖果店
但也有一点是令人比较抓狂的:毕竟这里主要做的是批发生意 , 所以有相当一部分的商家是不愿意零售的(店铺只放1-2件样品 , 货仓在远处) , 如果你只打算买一两件 , 可能会遭人白眼 。“态度党”切勿动怒 , 都是为了生活 , 大家相互理解就好~
文章插图
零食店
零食一条街再往前走一些 , 就是著名的打卡点:石室 。
文章插图
前文也提到 , 石室其实是原总督衙门的旧址 , 两广总督署被毁后 , 咸丰十年(1861) , 当时的两广总督劳崇光与法国水师总镇保谷芳德订约 , 将广州原新城内两广总督衙门旧址四十二亩六分地永租给法国建天主教堂 , 租银六万三千余文 , 土地交与法国天主教普行劝善会开发 。
圣心堂(石室)正是由法国天主教普行劝善会兴建 , 由法国工程师稽明章(法国人 , 天主教广州教区第一任主教)仿法国著名巴黎圣母院设计 。后来稽明章把教堂地段逐步扩大 , 形成北至大新路 , 南至卖麻街 , 东至白米巷 , 西至玉子巷的教徒聚居区 , 并于同治二年(1863)6月28日圣心瞻礼日正式举行奠基典礼 , 故建成后命名为圣心堂 。
文章插图
关于石室的建筑特色与资料 , 某度上有更加系统化的介绍 , 此处就不再做无谓的复制黏贴了 , 有兴趣的股东打卡之前可以先详细了解一下 。但有一点是个人比较敬佩的:规模如此宏大的教堂 , 采用的石头竟都是从香港九龙采集 , 用船运至广州 , 而且从石头的打凿到吊装 , 全部都通过手工操作完成 。“中国的巴黎圣母院” , 绝不是浪得虚名的~
文章插图
我对一德路的“情怀”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由精品、玩具、零食带给我的童年回忆;另一种就是干货一条街历经百年而不变的独特韵味......而走过石室广场后 , 马上就要进入一德路最有“味道”的地方——海味街了 。之所以说一德路是广州最“原汁原味”的老街 , 很大程度上就是缘于这里 。
海味街 , 与其说是“一条街” , 还不如称之为一片“海洋” , 海鲜干货的香味几乎无孔不入 , 即便匆匆跑过 , 身上也依旧会残留着海味的余香 , 这绝非夸张的说辞 , 而是真的如此 。
文章插图
但我所说的“味道” , 并非只是这些海味干货的浓浓鲜味 , 而是这些味道停留在这条老街上的漫长岁月:百年来 , 这里经历过无数次历史的考验 , 见证着中华民族最屈辱的一段时光;这里曾被炮火硝烟所笼罩 , 也曾被鲜血的腥烈所覆盖......
但唯独这股海味干货的鲜香 , 历经百年屹立不倒 , 如今依然飘扬在骑楼间、日光下 , 用这种特别的方式 , 诉说着旧广州的光辉与跌宕 。
文章插图
不止如此 , 一德路还保留了一种老广州作为全国贸易中心的独特氛围 。很多曾经的“商业老街”(高第街、人民路)如今大多都已辉煌不再 , 但一德路仍然保持着昔日的繁华光景 , 作为一个行业的枢纽继续发光发热 。
文章插图
尽管商人手中的算盘变成了计算机 , 黄包车变成了的士 , 扁担变成了电动车.....但本质上他们都还是那些为了生计忙碌奔波的人 , 与昔日的老广们其实并没有太大区别 。如果说这都不算最原汁原味的“老广味” , 那什么才是呢?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走过海珠南路后 , 就来到了一德路的西段 , 这段路就是真真切切的童年回忆了~当年这里是广州最大的玩具批发市场 , 价格低、品类齐全 , 如果父母有一身不俗的讨价还价本领 , 甚至能用批发价购买到心仪的玩具~童年最爱的BB弹玩具枪、高达模型等 , 都是在一德路淘回来的 。如今这里的玩具精品店还是不少的 , 但我们发现很多店铺都大门紧闭 , 一问之下 , 才知道这里的玩具店主要都是做出口生意 , 疫情期间订单量剧减 , 很多商家为了节省成本 , 只好放弃铺位 。希望疫情早日过去 , 能有更多的玩具店复业 , 继续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吧~
文章插图
不用努力就能开得起的玛莎拉蒂与四环素 , 或许也只有童年才能拥有了~
文章插图
一年四季都充满浓浓的年味 , 一德路(西)是全广州绝无仅有的一处~
如果你觉得如此就逛完了 , 那就大错特错了~老广干什么最厉害?当然是起名字最厉害啦!众所周知 , 广州的很多老街老巷的名字都是特别有趣的 , 不是为了“意头” , 就是为了纪念某样事物 , 总之背后都总有一段有趣的小故事~
而在一德路两侧 , 也有不少名字有趣、悦耳的旧街 , “卖麻街”和“旧部前”前面已经介绍过~我们们还发现了诸如“关公巷”、“汤元巷”、“西善街”等名字独特的小巷子 , 关于这些名字的来历 , 我们也询问了当地人 , 但很无奈 , 即便是上了年纪的老广 , 知道的甚至还不如我多 , 这些老街的历史很有可能被尘封了 。如果大家知道的话 , 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们~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其实如果要仔细逛完一德路 , 算下来少说也要2—3个小时的时间 , 不吃点什么填饱肚子 , 走起来肯定也是不踏实的~恰好一德路附近就是越秀老城区 , 老字号美食从来都不缺 , 但如果不想走太远 , 一德路附近有没有什么好的选择呢?当然是有的 , 下面就给大家推荐几家性价比和口味都比较不错的餐厅吧!
#坚记面店(午餐)
这家“坚记面店”就位于一德路(中)主干道路旁 , 平时有跟着我们吃吃喝喝的股东 , 想必都会记得荔湾长寿路的那家“坚记面店” , 大家千万不要误会 , 此“坚记”并非彼“坚记” , 只是恰好店面相同而已 。长寿路的坚记主营伊面 , 而这家则主要做传统的竹升面 。
文章插图
老板介绍 , 这家面店已经有三十多年历史了 , 姑且也算是一家老字号 。价格方面相当“老城区” , 都在15元以下 , 比很多云吞面老店其实都要低了 。环境方面稍微局促了一些 , 但老城老店千万不要要求太多 , 越是老旧越是正宗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 卫生方面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一坐下就能看见桌面上年代感十足的酱油瓶 。吃云吞面必备的三大天皇——浙醋、咸酸、酱油齐刷刷地摆放在眼前 , 特别是中间的咸酸 , 年代感瞬间就回来了 , 也算是值回票价了~
文章插图
我们点的是一份传统云吞面与一份牛腩面 , 份量很足 , 填饱肚子问题不大 。但唯独云吞面汤没有韭黄 , 感觉还是多少欠了点意思~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首先先说好的地方吧~面条的表现我们还是比较满意的 , 质感爽脆弹牙 , 有微微的碱水味与蛋香味 , 基本符合正宗竹升面应有的条件 。即便是教父来尝 , 应该也不会失望~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云吞用的是冬菇鲜肉馅料 , 个大馅足 , 虽然个人比较喜欢吃纯肉的广式云吞 , 但这颗云吞吃起来也算是很有满足感了 , 更接近家常的味道 , 整体而言还是比较满意的 。
文章插图
牛腩的块头挺大的 , 并不是那些零零星星的碎腩 , 焖煮时间够足 , 比较淋软入味 , 能吃出“和味”的感觉~份量方面也很良心 , 足有5大块 , 性价比是绝对够高的 。
文章插图
而不好地方在于:面汤的表现确实有点差强人意 , 正宗云吞面汤的咸鲜味不太明显 , 同时能明显感受到“师傅”的量不少 , 吃完比较口渴 。如果在面汤上多下点心思 , 那么这碗竹升面就相当不错了~
文章插图
综合考虑性价比 , 一德路“坚记面店”还是值得一试的 , 中午逛街拍照累了 , 来这里吃一碗云吞面补充一下能量 , 也是相当不错的~
【觅食Tips】
店名:坚记面店
店址:一德路332号
营业时间:07:00-19:30
推荐程度:
- 重庆日杂百货批发市场在哪里,重庆最大的日化批发商
- 广州哪里手工外发最多,广州白云区哪里可以批发手工活
- 京东e卡批发渠道 京东购物卡怎么买
- 全国最大日化批发哪个市 化妆品在哪批发
- 放洗漱用品的架子 生活洗漱用品厂家批发
- 生产一次性筷子机器,郑州一次性餐具批发厂家
- 批发什么去农村卖挣钱 农村开店卖什么好投资小利润大
- 零食批发一手货源,散装饼干批发
- 怎么加盟小超市,超市批发商的进货渠道
- 去年今日八角产地批发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