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知识分享】直流电机驱动电路设计讲解( 三 )


不能用LM339或其他任何开路输出的比较器代替运放 , 因为开路输出的高电平状态输出阻抗在1千欧以上 , 压降较大 , 后面一级的三极管将无法截止 。
栅极驱动
后面三极管和电阻 , 稳压管组成的电路进一步放大信号 , 驱动场效应管的栅极并利用场效应管本身的栅极电容(大约1000pF)进行延时 , 防止H桥上下两臂的场效应管同时导通(共态导通)造成电源短路 。
当运放输出端为低电平时 , 下面的三极管截止 , 场效应管导通;上面的三极管导通 , 场效应管截止 , 输出为高电平 。 当运放输出端为高电平时 , 下面的三极管导通 , 场效应管截止;上面的三极管截止 , 场效应管导通 , 输出为低电平 。
上面的分析是静态的 , 下面讨论开关转换的动态过程:三极管导通电阻远小于2kΩ , 因此三极管由截止转换到导通时场效应管栅极电容上的电荷可以迅速释放 , 场效应管迅速截止 。 但是三极管由导通转换到截止时场效应管栅极通过2kΩ电阻充电却需要一定的时间 。 相应的 , 场效应管由导通转换到截止的速度要比由截止转换到导通的速度快 。 假如两个三极管的开关动作是同时发生的 , 这个电路可以让上下两臂的场效应管先断后通 , 消除共态导通现象 。
实际上 , 运放输出电压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 , 这段时间内运放输出电压处于正负电源电压之间的中间值 。 这时两个三极管同时导通 , 场效应管就同时截止了 。 所以实际的电路比这种理想情况还要安全一些 。
场效应管栅极的12V稳压二极管用于防止场效应管栅极过压击穿 。 一般的场效应管栅极的耐压是18V或20V , 直接加上24V电压将会击穿 , 因此这个稳压二极管不能用普通的二极管代替 , 但是可以用2千欧的电阻代替 , 同样能得到12V的分压 。
场效应管输出
大功率场效应管内部在源极和漏极之间反向并联有二极管 , 接成H桥使用时 , 相当于输出端已经并联了消除电压尖峰用的四个二极管 , 因此这里就没有外接二极管 。 输出端并联一个小电容(out1和out2之间)对降低电机产生的尖峰电压有一定的好处 , 但是在使用PWM时有产生尖峰电流的副作用 , 因此容量不宜过大 。 在使用小功率电机时这个电容可以略去 。 如果加这个电容的话 , 一定要用高耐压的 , 普通的瓷片电容可能会出现击穿短路的故障 。
输出端并联的由电阻和发光二极管 , 电容组成的电路指示电机的转动方向 。
性能指标
电源电压15~30V , 最大持续输出电流5A/每个电机 , 短时间(10秒)可以达到10A , PWM频率最高可以用到30KHz(一般用1到10KHz) 。 电路板包含4个逻辑上独立的 , 输出端两两接成H桥的功率放大单元 , 可以直接用单片机控制 。 实现电机的双向转动和调速 。
布线
大电流线路要尽量的短粗 , 并且尽量避免经过过孔 , 一定要经过过孔的话要把过孔做大一些(>1mm)并且在焊盘上做一圈小的过孔 , 在焊接时用焊锡填满 , 否则可能会烧断 。 另外 , 如果使用了稳压管 , 场效应管源极对电源和地的导线要尽可能的短粗 , 否则在大电流时 , 这段导线上的压降可能会经过正偏的稳压管和导通的三极管将其烧毁 。
在一开始的设计中 , NMOS管的源极于地之间曾经接入一个0.15欧的电阻用来检测电流 , 这个电阻就成了不断烧毁板子的罪魁祸首 。 当然如果把稳压管换成电阻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
低压驱动电路的简易栅极驱动
一般功率场效应管的最高栅源电压为20V左右 , 所以在24V应用中要保证栅源电压不能超过20V , 增加了电路的复杂程度 。 但在12V或更低电压的应用中 , 电路就可以大大简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