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理财产品走俏市场


央行一声令下降息,在买房族欢欣鼓舞、炒股客喜上眉梢,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却要重新调整思路:降息时代,该如何调整理财策略?
11月21日晚间,央行时隔两年再度降息,市场震动 。银行、股市、债市、楼市、理财产品市场纷纷做出连带回应:银行上浮存款利率 , 股市连日冲高,券商股集体飙升……然而,今年收益率本就低迷的理财产品则迎来了更多的下滑预期 。
除了转投股市和买房外,不少投资者将目光转向p2p平台 。一直以来,不少p2p系理财产品都以较高的收益率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据p2p平台门户网站之一“网贷之家”统计,截至2014年9月,国内p2p平台网贷利率的平均值为15%左右,远高于3%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和5%左右的银行理财投资回报 。
不过,年末也是p2p平台的风险集中爆发期 。不少中小企业资金链紧张,p2p理财产品各异,风险和相应的收益也各不相同 。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新的理财品类在这一机遇下逐渐崛起 。p2p理财产品中的票据理财目前风生水起,不仅有民间网络平台,也有互联网大佬平台,还有银行系平台 。票据理财产品也大受投资者欢迎 。就在11月27日北京据联办财经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5中国票据市场投资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10月,已有千余款票据理财产品上线 。票据宝创始人李华军告诉采访人员,上线半年不到,平台上线理财产品已超过1300期 , 总融资金额超过2亿,而票据理财的走俏,也是业务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
如何在一片下滑预期的理财产品中做好自己合适的风险收益偏好的理财规划?
南方日报采访人员陈若然
央行意外降息对于股市与债市带来一定利好,但以货币基金为主要投资方向的宝宝类理财产品却受到不同程度打击 。由于“宝宝”背后的货币基金与资金面紧密相关,降息意味着资金面的宽松,产品收益也会相应下行 。
据了解,对于短期“宝宝”类理财产品而言 , 降息或导致一般性存款加速分流理财,但由于货币基金收益率与资金面紧密相关,降息释放了资金量,将直接导致“宝宝”类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进一步下行 。有市场人士表示,从目前的实体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市场对央行再度降息仍有预期,因此对于资金流动性要求较低的投资者 , 建议尽量选择期限较长的高收益理财产品 , 锁定当前的高收益 。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进入11月,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已连续数周出现持续下跌的现象 。尽管目前,“宝宝”类产品收益仍坚守在4%以上,但随着央行开启降息大门,有市场意见预期 ,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宝类”产品可能将迎来更为萧瑟的“降温期” 。
不少投资者将注意力转向了相对来说收益较高的p2p理财产品,其中,票据理财产品增长是增长相对较快的一只 , 相对其他网贷项目,收益也较为稳定 。
相对的高收益是吸引不少投资者转向的因素之一 。联办财经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0月份,收益率排名前10位的货币市场基金,其平均收益率也仅有***左右,而普通p2p票据产品的同期收益率仍保持在***—***左右,通过票据质押融资或委托贸易付款模式发行的票据理财产品收益率甚至达10%以上,收益优势明显 。
票据理财更成了“香饽饽”,银行、互联网大佬纷纷插足 , 与专业平台系形成“三足鼎立”态势 。据了解,目前推出p2p票据业务的平台主要分为三类:专业平台系、银行系、和互联网系 。银行系中有代表性的包括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还有不少银行在研究这一领域业务,有些已经开始内部试点 。互联网系中有代表性的包括阿里、苏宁、京东、新浪等 。专业平台系中有代表性的包括金银猫、票据宝、投储在线、银票网等,也都是于近年才兴起的理财平台 。
尽管起步晚,票据理财却颇有“后来居上”的态势 。票据宝创始人李华军告诉采访人员,上线半年不到,迄今为止,票据宝平台发行将近1400期产品 , 总融资金额已经突破2亿 。据李华军透露,目前看来,票据理财客户一部分来自此前就关注票据理财的中国票据网的用户,也有近期随着票据理财兴起而逐渐加入进来的其他互联网用户 。
p2p票据理财
“收益+风险”要综合考量
据p2p平台门户网站之一“网贷之家”统计,截至2014年9月,国内p2p平台网贷利率的平均值为15%左右,远高于3%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和5%左右的银行理财投资回报 。难怪在“宝宝”遇冷后,p2p成为了很多理财者的首选 。
一方面,p2p系理财产品走俏,另一方面,随着年末p2p产品风险集中爆发,票据诈骗案增多,p2p平台理财产品以及票据理财的风险也被更多纳入考量 。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p2p业务在我国呈现爆发式的发展,但由于p2p行业门槛过低、平台运营资质参差不齐、信息透明度不高、风险管理能力较低、缺乏行业自律等方面的原因,p2p平台倒闭事件与诈骗现象屡有发生 。
优选财富董事长张虎成表示,票据分为电子表和支票,电子票是未来趋势,但纸票市场会出现诈骗行为,还有“克隆票”,票是真的,但面值被改了,很难辨别真假 。
不过,对于假票风险 , 一些票据理财产品也在产品推出的同时就对风控策略做出强调 。票据宝创始人李华军对采访人员表示,票据本身会通过专业人员筛选票据,同时有专业的验票仪器检验,再进行手工验票 。此外,也会通过人民银行的大额支付系统查询确认票据是否有冻结、挂失等风险提示 。李华军表示 , 目前上线理财产品已超过1300期 , 还款670期,而历史坏账仍保持着零的记录 。
不过,未来随着票据理财产品市场的扩大,会不会有更多的潜在风险“埋伏”前方?对此,监管部门也在着手制定新的规则,随着监管部门对p2p行业调查研究的逐步深入,相应的监管原则将会逐渐明朗 。
据了解,经营票据业务要求p2p平台具备专业的票据审验能力与操作风险防控能力,按照当前相关政策规定,只有具备相应资质的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才能经营票据业务 。
业内人士透露 , 后续监管部门可能对p2p平台的经营范围进行严格限定,并单独制定经营票据理财业务的准入门槛,只有具备合格的票据审验及操作风险防控能力才能经营p2p票据业务 。业内期待,随着规则的明朗化 , 互联网票据业务的发展发挥出更大的潜力 。
《2014—2015中国票据市场投资报告》在京发布
链接
【票据理财产品走俏市场】11月27日,联办财经研究院发布了《2014—2015中国票据市场投资报告》,报告由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主持、由中国银行业管理委员会特邀顾问、原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担任总顾问,报告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风险做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 。
报告显示,2014年上半年,全国金融机构累计贴现25.6万亿元,同比增长*** 。二季度,受金融机构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适当增加票据融资规模影响,期末全国贴现余额2.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433亿元;票据贴现在各项贷款中的占比为***,比年初下降***个百分点 。
事实上,2001年以来,我国的票据市场飞速增长 。2001年至2013年间,全年票据承兑量由***万亿元增长到20.3万亿元,增幅达15倍,年均增幅26%;全年票据贴现量由***万亿元增加到45.7万亿元,增幅达25倍,年均增幅*** 。据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14年上半年,全国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11万亿元,同比增长***月末,全国承兑余额10.2万亿元,同比增长***,较年初增加1.2万亿元 。
报告表示 ,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建设滞后,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广大的中小企业多数依靠银行体系进行间接融资 。由于信用资质很难达到银行的贷款条件要求,中小企业对门槛相对较低、操作便捷的票据融资有很大的需求 。这也为p2p票据业务的诞生提供了空间 。
近年来票据市场的活跃度不断提高,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及中介机构在票据市场的参与程度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未到期商业汇票在各类企业中流通、支付或被商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及中介机构持有 。
风险方面,从整体来看,票据市场投资的种类主要为银行承兑汇票,信用风险相对较低;投资于风险较高的商业承兑汇票则可以享受较高的投资回报 。而对于纸质票据存在的伪假、瑕疵票据和其他风险,只要借助专业的经营机构进行审验、保管和托收,就可以有效得到控制;如果投资于电子商业汇票,可以有效避免因为实物票据而产生的各种风险 。
从市场风险角度来看,目前票据市场上只有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转贴现交易实现票据资产的自由转让 。对于通过购买银行或互联网平台发行的票据理财产品等形式投资的票据,由于二级市场发展还不成熟,缺乏流通渠道与赎回机制,这种形式的票据投资一般会持有到期且投资期限较短,因此面临的市场风险相对较低 。
据了解,目前,国内的p2p票据平台多依托于商业银行的票据审验、保管及托收能力,为商业银行服务未能覆盖的中小企业以及个人投资者提供了一条相对透明的投融资渠道,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10月,已有千余款票据理财产品上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