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福进宝|《纳福进宝》背后,变革的CNY营销

纳福进宝|《纳福进宝》背后,变革的CNY营销

文章图片

纳福进宝|《纳福进宝》背后,变革的CNY营销

文章图片

纳福进宝|《纳福进宝》背后,变革的CNY营销

文章图片


犀牛娱乐原创
文|小福 编辑|朴芳
岁末之际 , CNY营销再度站上风口浪尖 。
每每临近春节之时 , 各大品牌都会携手各路大导、明星打造品牌新春短片 , 在春节营销战场竞逐高下 。 不过 , 随着越来越多品牌加入战局 , 以短平快输出品牌情绪的品牌新春短片逐渐浮现内容同质化、创作悬浮等问题 。
而另一边 , 如今的观众兴趣阈值似乎越来越高了 , 在追求短时长外 , 普遍倾向于更强情感、更具网感和更具叙事性的作品 。
此时 , 在短平快特点之上 , 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主题特点的微电影 , 作为CNY营销的新载体 , 成为了当下品牌与受众拉近距离的重要手段 。
在近日发布的君乐宝、腾讯视频电影商业化联合打造 , 由贾樟柯执导的《纳福进宝》身上 , 犀牛君便感受到了贺岁微电影在CNY营销中的巨大可能性 。
当微电影成为必然
观众真的看腻品牌新春短片了吗?
犀牛君并不这样认为 。
相较于普通的视频广告 , 内容体量更大、发挥空间更自由的短片有着巨大的传播潜力 , 但问题在于在新春营销节点 , 短片内容承载想要快速捕捉用户注意力 , 不仅要消解同质化 , 还要提供情感共振的空间 , 需要真实的内容设计以及饱满的情绪传达;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基于短内容本身 , 以紧凑的叙事节奏串联起完整且具备深度内涵的故事情节 。
而这也使得贺岁微电影形式在CNY营销中拥有更多想象空间 。
一方面 , 微电影作为短内容自带的短平快节奏 , 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达情绪 , 直击受众心智;另一方面 , 其近似电影作品的一面 , 使其拥有了更加完整、多层次的叙事结构 , 更能体现强逻辑性 , 亦能保证影片的可看性 。
在此次的《纳福进宝》微电影中 , 君乐宝与腾讯视频电影商业化找到了贾樟柯导演 。 在我们看来 , 这个人选显然又为这部贺岁微电影提供了事半功倍的助力 。
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性人物 , 贾樟柯导演多年专注于纪实风格拍摄 , 擅长使用最平实的视听语言记录人物 , 更懂得用运用平凡传达情绪 。
从《小武》《三峡好人》到《山河故人》《江湖儿女》 , 贾樟柯导演活用移动镜头、实景拍摄、自然光线等拍摄手法 , 消解影像中的“悬浮” 。 以真传情 , 以实叙事 , 在贾樟柯的电影里 , 我们总能感受到人物最接近真实的状态 。
尽管看似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作品形式 , 但贾樟柯的影像风格其实与微电影有不少共通之处 。 当然 , 贾樟柯的艺术造诣 , 同样也能让微电影本身更具韵味和厚度 。
在纪实中体味贾式情结
提及春节 , 最离不开的就是“回家” 。
在《纳福进宝》的故事里 , 贾樟柯导演创新地将公路片的叙事模式融入其中 , 把青年设计师二宝的骑行回家路 , 设计成一场场陌生人间的不期而遇 。 嘱托捎带奶粉给妻子的同事、因下错站而徘徊在路边的归家女研究生、遭遇吉普车抛锚的一家三口 , 一群互不相识的人 , 被二宝的归途串联起来 。

客观来说 , 在无数春节主题短片中 , 回家的主题并不罕见 。 但像这种通过微电影形式 , 以公路片的框架来呈现出来的手法十分新颖 , 让我们感到眼前一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