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采访人员张晋采访人员孟北京报道
2021年 , 你咬的吸管可能没有弹性 , 或者看起来像塑料 , 但其实不是 。前者为纸质吸管 , 成本价每根0.03元 , 后者为PLA吸管 , 成本价每根0.04元 。这个开关背后 , 有460亿根塑料吸管 , 每根价格0.01元 。
“升级版限塑令”走到了风口浪尖 , 涉及多种塑料制品 。12年前的《旧限塑令》规定 , 不可降解塑料袋要收费 。如今 , 即使在一线城市的农贸市场 , 免费塑料袋依然随处可见 。这次会发生什么?
2020年8月底 , 商务部再次明确了“禁止令”的时间: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部今年1月的文件 , 到2020年底 , 全国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 , 2019年全国塑料制品累计产量为8184万吨 。据央视新闻报道 , 塑料吸管近3万吨 , 约460亿根 , 人均使用量超过30根 。
虽然比例只有0.0036% , 但私人环保机构摆脱了塑料捆绑项目专员:“吸管是一个很容易的切入点 , 不像食品包装那样更加依赖塑料 , 短时间内很难找到替代品 , 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可以替代 。”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 , 纸吸管和PLA(聚乳酸)吸管将是塑料吸管的主流替代品 。PLA是由从可再生植物资源(如玉米)中提取的淀粉制成 , 是一种新型的可生物降解材料 。聚乳酸使用后 , 在堆肥条件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
据不完全统计 , 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出台了自己的“限塑令”实施方案 , 但没有提到处罚细则 。但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 , 违法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或者未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情况的 , 将面临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商务、邮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 。
“禁止令”生效不到4个月 , 不少秸秆行业供应链企业向《中国经营报》采访人员表示 , 正在关注并积极准备政策的落实、市场的接受度 , 以及消费者更喜欢哪些材料作为塑料的替代品 。
在餐饮领域 , 与吸管关系密切的饮料行业 , 尤其是茶行业的头部企业 , 率先响应 , 纷纷将纸质吸管上架 。但无论是消费者反映体验不佳的纸吸管 , 还是因供应不足导致成本较高的PLA吸管 , 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
文章插图
8月31日 , 商务部办公厅公布了禁塑限塑阶段性任务
外销企业持观望态度
9月6日晚 , 张永军从温州乐清返回义乌 。在乐清 , 他考察了许生产纸吸管设备的工厂 , 发现那里的设备比他前两年接触过的那家更先进 。他们谈论了生产能力、价格、质量控制、材料和未来规划 。
目前 , 秸秆产品一级经销商义乌市耀盛日用品有限公司一直在积极转型可降解产品 , 但其60%的业务仍是销售塑料秸秆 。创始人张永军表示 , 去库存需要一个过渡期 。“因为大家手里可能还有塑料吸管的库存 , 7、8月份禁塑规定进一步加强的时候 , 订单已经提前一两个月完成 , 加上运输和销售 , 一个周期肯定没有那么快 , 所以需要一个过渡时间 。我认为真正购买可降解吸管的时间是11月和12月 。”
在国家提出禁塑令之前 , 2018年国内大部分秸秆生产厂家正式进入生产出口非塑料秸秆的轨道 , 大量原本不在秸秆行业的从业者风闻其事 。
2018年5月 , 欧盟委员会提交了一份pro
yle="font-size:15px;">全国最大的吸管生产商 , 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的主要市场就在欧洲 , 因此在应对禁塑令方面早有布局 。双童董事长楼仲平向采访人员透露 , 如今 , 可降解吸管已经占到双童业务的70%以上 , 六个吸管生产车间中仅保留一个车间做塑料吸管 。“大量的设备今年都淘汰掉了 , 生产线都更新了 。”
楼仲平向采访人员介绍 , 以欧洲市场为例 , 作为塑料吸管的替代品 , 纸吸管占到50%以上 , 以PLA吸管为代表的生物降解塑料吸管大概占了20%~30% , 剩余为可循环吸管 , 如不锈钢、玻璃、植物茎秆类的吸管 。
“国内的情况目前我们还不可知 , 现在整个国内市场处在一个调研和试探的过程当中 , 在了解受众的选择 。”楼仲平推测 , 目前来讲 , 可能也会跟国外的情况相似 , 偏向于纸吸管 , 因为纸吸管看起来会觉得环保 , 而生物塑料吸管在外观上和塑料几乎一致 。
供应链中上游的企业能感受到 , 下游市场在观望的同时 , 已经有所行动了 。
通常 , 在正式建立合作意向之前 , 下游的商家会在选品阶段收集不同厂家的吸管样品 , 看哪一种更合适自己的饮品 , 一旦市场需要 , 他们就会找到相应的供应商来下单 。
双童公司总经理李二桥告诉采访人员 , 8月初以来 , 打样的客户增速非常明显 , 多集中在餐饮连锁企业 , 尤其是奶茶行业 , 还有一些给酒店做定制吸管 。
张勇军同样表示 , 现在每天都有前来采样的客人 , 但真正拿货的比例不是很多 。“大家都在观望做准备 , 并不清楚市面上到底需要多少 。”
主要从事茶饮品牌包材生意的遵道包装创始人罗良山向采访人员表示:“现在很多品牌都尝试性地拿一两箱到门店 , 全面推广的前奏已经开始了 。”
纸吸管与PLA吸管
对吸管依赖最重的饮品领域 , 咖啡店和茶饮店倾向的吸管性能不同 , 在选择塑料吸管替代品上 , 也会各取所需 。
楼仲平介绍 , 星巴克最粗的吸管是8mm , 适合纸吸管 , 而茶饮中含有珍珠等颗粒物 , 使用的吸管通常为12mm , 一是纸吸管如果要做得很粗 , 价格会很贵 , 二是纸吸管放到热饮里泡容易变软 。“根据我们现在所接收到的一些反馈 , 奶茶店可能最终会选择PLA吸管 。”
奈雪的茶是遵道包装的股东之一 , 他们从去年开始便联合推出PLA吸管 , 并在奈雪个别的门店试用 , 但从反馈的结果来看 , 成本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
PLA吸管和塑料吸管的成本相差了四五倍 。李二桥告诉采访人员 , PLA原材料2018年底的价格在2万元/吨 , 最近涨至3.5万元/吨 , 原料再经过改性后的价格将近4.1万/吨 , 而普通PP塑料(聚丙烯)的价格在8000元/吨 。
据了解 , 目前PLA原材料“成本虚高”的原因在于 , PLA的生产对技术要求较高 , 当前主要从国外进口 , 货源不太稳定 , 供应短缺 。但李二桥相信 , 随着国内各大PLA材料厂家都在筹备这个项目 , 供应会逐渐得到缓解 , 价格也会回落 。
罗良山表示 , 他一直在关注源头厂家新的动向 , 比如安徽丰原集团 , 已经突破了由美国垄断的技术壁垒 。该集团官网显示 , 目前集团正在安徽的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玉米-乳酸-丙交酯-聚乳酸的全产业链加工线 , 并加快复制聚乳酸产能 , 在5年内产量要达到100万吨/年 。
8月 ,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等四家协会发出《关于共同做好塑料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倡议书》 , 其中提到 , 加快相关标准研制 , 完善有关塑料再生利用标准体系 , 发布《可降解塑料的分类与标识要求指南》及再生塑料系列标准 。
然而 , 罗良山指出 , 在可降解塑料国家标准出台之前 , 生产商很难去向下游商家推广 , 纸吸管会是禁塑令实施前后这一“过渡期”更安全的选择 。“品牌出于安全起见肯定是先过渡用纸吸管 , 为了迎合限塑令 , 预计到明年上半年 , 纸吸管会有一个小高潮 , 等到国标出来以后 , PLA等生物塑料吸管会迅速占领市场 , 我觉得有个博弈的过程 。”
纸吸管也的确在市场上占得先机 。喜茶相关人士接受媒体采访人员采访时称 , 以北京为例 , 从2019年6月开始上架纸吸管以来 , 北京门店已经有1/3的消费者习惯使用纸吸管 。
采访人员留意到 , 喜茶门店的自助吸管区提供塑料和纸质两种吸管供消费者选择 , 但会有指示建议大家减少塑料吸管的使用 。在喜茶的外卖平台上 , 有常规吸管、纸吸管或不使用吸管三种选项 , 其中默认选择纸吸管 , 但同时注明口感略有影响 。
蜜雪冰城上月宣布 , 自8月1日起 , 以郑州门店为试点逐步停用塑料吸管 , 到年底完成环保纸吸管在全国门店的上线 。蜜雪冰城在公众号上号召顾客一同为环保出力:每人减少使用一支塑料吸管 , 蜜雪冰城每天将减少800万支塑料吸管 。
“新材料一定是未来的主流 。”虽然遵道包装也有纸制品的部门 , 但罗良山更看好生物塑料吸管 , 只是卡在成本比较高的环节 。据他介绍 , 在改变性能之后 , PLA吸管的耐热温度能达到85摄氏度 , 完全可以满足热饮60摄氏度左右的入口温度 。
【义乌一次性餐具批发 一次性餐具怎么样市场】遵道会在每周六 , 把设备空出来 , 专门测试不同的上游原材料厂家送过来的产品性能 , 比如说用水泡、开水泡、火烧 。“大概测试了四五十家 , 目前有四五家已经很满意 。”遵道相关人士说 。
纸吸管设备生产商许利彪表示 , 如果用耐高温胶水制作 , 纸吸管在75~80摄氏度的高温下也不会软化 , 但是口感上来说没有PLA吸管好 , 对于喜欢咬吸管的顾客 , 纸吸管没有回弹功能 。
而专事纸吸管行业的丁志朋对纸吸管的前景很有信心 , 但不看好PLA吸管 。他的观点是 , 相对PLA吸管目前5倍于塑料吸管的成本 , 纸吸管的成本为塑料的2~3倍 。出口欧洲市场的经验也有参考价值 , PLA吸管的外观和体验感与塑料吸管相似 , 无法判断是否掺入了塑料成分 , 至少严谨的欧洲客户对此不太认可 。
2018年的“吸管热”难再现
李二桥并不认为今年还会出现像2018年那样的风潮 。当时 , 国内进入到可降解吸管领域的企业可谓“井喷” , 目前整体来说还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 。
楼仲平指出 , 2018年的“吸管热”有炒作的成分 , 所有的国外客户由于受到这一股风潮的影响 , 一下子都选择了可降解吸管 , 但后来意识到 , 在当时 , 可降解吸管的体验 , 也就是它的物理性能还远达不到预期的要求 。
“比如纸吸管 , 有些质量差的放进去三五分钟就化掉了 , 饮料还没开始喝 。而聚乳酸吸管的保质期最长不超过一年 , 后来储存过程中三五个月就开始分解 。所以有些客户回过头来又选择了塑料吸管 。”楼仲平说 。
两年过去 , 客户的要求更明确 , 技术门槛升高 , 在今年疫情和禁塑令的夹击下 , 中小企业生存堪忧 。
罗良山谈道 , 鉴于PLA吸管的性能超过半年后会下降 , 所以遵道只能跟供应链较为成熟和完善的茶饮品牌合作 , 而一些中小品牌可能会比较痛苦 , 不能保证在半年内清掉存货 。
温州高大纸管机械有限公司专门生产纸吸管的机械设备 , 和国内多家有实力的吸管生产商均有合作关系 , 创始人许利彪告诉采访人员 , 2018年仅温州瑞安地区 , 最少有一两百家“跟风”做纸吸管设备的厂家 , “一股风过后” , 去年没有实质性的订单 , 今年碰上疫情 , 随着技术和产品更新换代 , “现在坚持下来做得好的也就五六家” 。
如今 , 产品的质量和规范程度才是立足于行业内的关键 。丁志朋对纸吸管市场充满信心也来源于自身实力过硬 。他的吸管品牌已经陆续通过符合欧美规定的237项检测 , 检测费用达到100多万元 。“国外的大公司看到检测内容非常完备 , 所以选择跟我们合作 。”
原本从事塑料餐具生产的丁志朋也是从2018年起开始接触纸吸管行业 , 基本上全部为出口外销 。今年5月 , 距离国内外禁塑令的期限越来越近 , 他毅然停掉所有的塑料制品项目 , 专注于生产纸吸管 。在嘉兴市海盐县 , 丁志朋的公司拥有8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30台纸吸管机器和98名员工 。
受国外疫情影响 , 在周围一片兜售机器的萧条景象下 , 原材料全部从欧洲进口、只做高端产品的丁志朋来自海外的订单源源不断 , 为了保证工厂24小时不停机 , 员工三班轮换 , 纸吸管日产量约200万支 。
为了应对国内市场的需求 , 丁志朋已经投入了近1000万元做准备工作 , 用于设备添加、厂房装修、人员招聘和原材料的周转 。他预计 , 年底之前 , 国内的吸管业务最起码也要提高到40%左右 。
“升级版限塑令”执法因地制宜
在民间环保机构摆脱塑缚项目专员卢蔚祯看来 , 2008年只针对塑料袋的“限塑令”范围太窄 , 而今年的“升级版限塑令”涉及各种塑料制品 , 意味着全面铺开治理塑料问题 。
2020年1月 , 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 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环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 , 分2020年、2022年、2025年三个时间段 , 分地域执行禁限塑任务 。
7月 , 九部门又联合发布《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 , 要求各省于8月中旬前出台省级实施方案 。据统计 , 目前约有20多个省、直辖市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
“如果说‘实施意见’是指南针 , 那么‘实施方案’就是路线图 。”卢蔚祯表示 , 相较于《意见》 , 这些方案更严格、更具体 , 有的实施方案时间线更提前 , 并且有《意见》中没有提及的内容 , 针对各地方现状和特色有的放矢 。
“每个地方的发展水平不一样 , 罚款金额和处罚的方式可能也会不一样 。这就要看具体地方要怎么去执行这个政策 。”卢蔚祯指出 , 上海市的实施方案比国家限塑令文件更加细化 , 明确了相关政府部门的要求 , 以及领导班子的责任分工情况 。
“任何一项政策都有它的灰色地带 。”从执行力度的角度出发 , 楼仲平认为 , 监管毕竟还是会有漏洞 , 比如小的餐饮店 , 未必愿意用3倍、5倍的价格来承担可降解产品 。另外 , 地方会有保护 , 最终还要看执法层面能不能全面推动 。“如果像2008年禁塑料袋的效果 , 基本上就是走走过场 , 到后面还是不了了之 。”
楼仲平对采访人员分析 , 国内的禁塑料吸管政策并不是“一刀切” , 除餐饮企业外 , 市场流通不禁 , 意味着家庭消费没问题 , 超市里照样卖 。另外 , 工业配套吸管 , 如牛奶制品上的U形管也不受影响 。“塑料吸管在可预见的三五年里是不可能消失的 。”
“塑料吸管消耗量只占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 但它却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 因为不是说它占比小就不去管理 。”卢蔚祯说 , 就算禁止了塑料吸管 , 但可能总体上塑料污染治理的效果并不会特别明显 , 这是个“五年计划” , 要等五年后 , 各种产品都开始禁止或者限制之后才有答案 。
抛开吸管商自身的利益 , 楼仲平坦言 , 其实无论是纸吸管还是PLA吸管 , 从长远来讲都是不可持续的 。相比塑料 , 纸吸管和PLA吸管的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社会资源 , 这也体现在它们比塑料吸管贵3到5倍的成本上 。
“塑料本身没有罪恶 , 罪恶的是人的使用习惯 。”楼仲平希望公众能认识到 , 不乱扔垃圾、做好垃圾分类、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量、多用可循环的产品才是环保之道 。
楼仲平说:“我认为国家的禁塑政策在以后的实施过程当中 , 肯定是多举并用 , 不能完全靠寻找替代品 , 我们应该追求的是一种更环保的生活方式 , 而不应该是更环保的产品 。”
(应受访者要求 , 丁志朋为化名)
(编辑:郝成 校对:颜京宁)
- 寿百康餐具让交费15万,伊诺特一次性餐具靠谱吗-
- 义乌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一元小商品批发市场在哪里
- 义乌日用百货批发市场,58食品网怎么拿货
- 一次性创业补贴的条件,蓬莱创业补贴公示
- 手工活0投资,义乌手工外发加工不收押金的
- 项目范围变更是一次性的 项目范围变更的程序
- 被一次性水晶餐具骗了 济南一次性餐具厂家
- 浙江哪里创业最好,江浙创业怎么样-
- 洗碗厂,洗碗厂流水线视频
- 一次性餐具批发厂家价格,一次性餐具批发厂家附近地址张家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