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朴素的匹配方式,便是零售场景的分化与商品的品牌化。
“百货式”的集市和供销社,开始逐步被更细分、专业的零售商取代。
例如,专业服装店、超级市场、家电连锁等服务人群特定需求的消费品,被单独放在了专有的零售场景中。当消费者进入专业门店时,需求和供应的大致方向都处于一个默认值状态。而品牌,作为商品背后的背书,变相减少用户的筛选成本,并成为制造商与用户沟通的“暗号”。
另一方面,品牌开始对越来越细分的场景进行包装,不断强化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体验感,通过场景和品牌衍生出来的文化标签属性越来越突出。
文章插图
而互联网科技的诞生,通过科技的手段,将这种矛盾推进到了极大值。
一方面,IT后台建设、DTC、流量池等互联网模式,以及各类Saas公司,正在帮助零售商建立起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的效率系统,让零售的环节都武装到了牙齿。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出现,让海量商品可以以更快的速度进入到消费者的选择界面,进一步推升了海量商品带来的匹配困境。
也正因为如此,人货匹配权力,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昂贵。而流量渠道成为了互联网世界几乎最赚钱的生意。谷歌、脸书、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每年都要从中抽取上千亿美金级别的营收。
文章插图
零售3.0:“去中心化”的场景探索零售2.0的矛盾在消费主义浪潮的当下,似乎是无法解决的。
从本质上来说,只要商品端的供应是海量的,消费者的喜好是个性化,那么两者就必然会出现对应的撮合成本。而只要商品经济持续发展,这种撮合成本便会持续增加。
从底层来看,从1.0到2.0形态,用户对于选择的渠道虽然变多了。但是对用户而言,无论是渠道还是商品,本质上都是“中心化”的产物。而用户只有选择权,并没有真正被给予对商品、零售的互动与共建权力。
【 灵境|WEB 3.0来了,零售3.0还会远吗?】这有点类似于WEB 1.0时代中,用户在互联网的体验是“只读”模式的。只是在2.0零售模式中,“只读”背后的信息量更大了而已。
商品的生产方式是中心化的。
工业品通过大型工厂,用超大规模、批量生产的方式来生产标准产品。
传播的方式也是中心化的。
无论是谷歌、还是脸书,它们都建立一个相似的场景,利用一套被工业化验证的算法,来套用在不同的个体中,寻求整体效率的最大化。
对于对于品牌而言,“中心化”意味着只能先猜测用户喜好,大规模生产以后,最后利用大规模的投放来“说服”用户。而中间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吞噬品牌的利润。
庄子说,“以有涯追无涯,殆已”,莫过于此。用中心化的生产关系,解决个性化的消费者需求,说到底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
文章插图
而WEB 3.0集合了区块链、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其革命性优势来自于两点:
首先,它会成为元宇宙大型交互场景的基座,让场景与场景之间实现互通。以社交网络数据为例,在脸书的数据是无法进入推特的,TikTok与YouTube也无法共享用户数据。但是在WEB 3.0场景下,只要用户同意,这是可以完全共享的。
其次,通过WEB 3.0的底层技术,场景与资产的底层是去中心化的,即分布式地存储在每一个网民区块链资产中。
同样以社交数据为例,如果推特倒闭了,或者账号删除了,用户实际上就失去了账号资产。但是在WEB 3.0分布式技术下,用户的数字资产在任何时候依然属于用户。
- javascript|Web前端培训:什么是 MEAN Stack?
- 想要玩转 Web3.0,读懂智能合约是关键
- 华为Mate50支持5G有戏!麒麟9000+鸿蒙3.0,“小圆饼”后摄惹眼
- 高通骁龙|华为新品消息再次传来,或跟鸿蒙3.0一同到来,网络可能还是4G
- 兼容性|OpenHarmony产品兼容性规范文档3.0版本正式发布
- Web3.0时代,数字人如何突破规模落地三大难点?百度李士岩:两
- Web 3,能解决互联网最核心的悖论吗?
- Web3.0时代,数字人如何突破规模落地三大难点?
-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web前端 - JS中的4个for循环
- 泰捷 WEBOX T1S 投影仪评测:千元售价真1080P,还支持梯形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