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的重大意义,再怎么说都不为过( 二 )


今天的中国 , 确实也到了奋发的时候 , 为自己突破 , 为人类贡献 。
(二)
那什么样的科学家才能获资助?
我相信 , 这是很多人最关心的一个关键问题 。
这也是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 ,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最鲜明的特色就是:“选人不选项目” 。
和任务驱动的项目制研究不同 , “选人不选项目”意味着 , 不对获资助科学家设置明确的研究任务 , 不考核论文数量 , 也不限定必须拿出成果的期限 。
没论文?
可以!
暂时没成果?
也没问题 。
就是看中了你这个人的潜力 , 就是为你提供长期、稳定、灵活的资助 , 就是让你们静下心来“十年磨一剑” 。
条件就六个:
(1)申报时未满55周岁(即1967年7月1日(含)之后出生);
(2)担任博士生导师5年以上;
(3)在中国内地或港澳地区全职工作(国籍不限);
(4)每年投入科研工作时间不少于9个月;
(5)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并仍处于研究一线;
(6)未申报2022年度“科学探索奖” 。
潘建伟介绍说 ,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对于申报条件的设置 , 同样来自于项目的特色和宗旨 。 “得到本项目的资助 , 就要从事高质量的、富有冒险性的工作 。 因此我们认为 , ‘新基石研究员’必须既有丰富的独立工作经验 , 也要保证处在最有创造力的阶段 , 同时还需要他能够全身心长期投入 , 专注于科研工作 , 不被其他事务分散太多精力 。 ”
但怎么才能确保公平?
我相信 , 这也是很多人的疑问 。
施一公就表示 , 将确保评选过程的充分监督 , 请每一位申报人放心 , “在我个人看来 , 申报人发过多少文章 , 有多少专利 , 有多少引用 , 都不是关键 , 也不是标准 。 ”
但这有严格的制度和流程 , 有科学委员会、评审委员会 , 还有监督委员会 。
“如果得到资助 , 你怎么确保自己的精力主要用于在这样高风险的研究上?”成为终审现场评委们最常问到的问题之一 , 有评委毫不讳言:“各位评委都当做是自己的事情 , 完全聚焦于科学问题 , 这是我见过的最有公心的评审之一 。 ”
也有申报人在答辩中相当坦白:“我从来不敢把这些计划写到其他项目的申报材料里 , 因为没有把握短期就能成功 , 但这是我长久以来的一个梦 。 ”
我认为 , 这是最大胆的创新 , 就冲这一点 , 应该竖一个大拇哥 。 但这也是很难的地方 , 在我们这个讲究人情的国度 , 不是没有挑战 。
千万千万 , 要说到做到 , 要杜绝打招呼 。
我相信 , 这应该也是腾讯和马化腾的初衷 , 拿出一大笔钱 , 以充分的信任和放手 , 给予科学家们最大的支持 。
毕竟 , 作为业界翘楚更是理工男的马化腾 , 对基础研究更有着比旁人更多的紧迫感 。 他曾发出这样的警告:移动支付再先进 , 没有手机终端 , 没有芯片和操作系统 , 竞争起来的话 , 你的实力也不够 。 现在这个时候 , 大家要更加关注基础学科的研究 。 过去 , 大家更关注实用主义 , 但是我想所有人都清楚我们不能再抱有侥幸心理 , 一定要投入更多资源去做基础科学研究……
最近几年的国际形势 , 更证明了他的远见 。
今天的中国 , 有伟大的成就 , 但更有严峻的挑战 , 我们真不能有任何的侥幸 。 仰望星空 , 也要脚踏实地 。
这件事的重大意义,再怎么说都不为过
文章图片
(三)
未来很多年后回看 , 如果说有一个项目改变了中国的基础研究 , 我相信 ,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 , 肯定是其中这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