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线上“种草”到线下深耕,便利蜂为何成网红产品聚集地?( 二 )
文章图片
以便利蜂为代表的便利店 , 作为贴近年轻消费者的高频消费场景 , 已成为网红产品难以忽视的带货渠道 。 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 , 在全天候消费的趋势下 , 渠道非常关键 , 如果没有渠道 , 品牌无法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更强大的粘性 。 所以 , 线上与线下互融共通、相互补充 , 是很重要的趋势 。
2、线上转线下 , 供应链支撑便利蜂成首发渠道
便利蜂成为网红制造机的背后是 , 网生品牌已开启渠道转型 。
在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看来 , 网生品牌之所以走到线下 , 一是因为线上流量越来越贵 , 线下市场不容忽视 , 二是因为线下消费体验更好 , 实体零售场景式消费体验是电商无法给予消费者的 。
从线上到线下 , 虽然有其必要性 , 但也困难重重 。 供应链是需要网红品牌解决的第一道难题 。 以雪糕为例 , 冷链已成为制约网红雪糕持续拓展渠道的重要因素 , 没有冷链雪糕就难以配送至各个渠道 , 但打造冷链门槛又很高 。
在此背景下 , 与具有供应链的连锁便利店合作成为网红品牌的选择 。 以便利蜂为例 , 其拥有一套自主研发的物流运输管理系统 , 通过给前端货车安装蓝牙温度计和GPS定位设备 , 货车冷柜的温度会每隔五分钟左右被传到后台 , 形成温控曲线 , 如果超出0-5摄氏度范围会触发系统报警 , 提醒司机调整冷柜温度 。 车辆同时装配测振仪 , 以避免暴力装卸 。
文章图片
图/摄图网 , 基于VRF协议
网红品牌钟爱便利店的另一重要原因是 , 不少便利店是全国连锁 , 门店遍布社区周围 , 可以借助这种渠道充分接触消费者 , 便利蜂、7-11、罗森及全家这些头部品牌是首选 。 据悉 , 便利蜂在全国已有超过1500家门店 , 分布在华北、华东和华南多个一、二线城市 , 全部集中在城市生活圈 。
然而 , 便利店数量并不是单一指标 , 网红品牌在选择合作便利店时还需要考虑消费人群是否一致 。 朱丹蓬表示 , 目前网红产品的消费人群主要是新生代人群 , 他们对于价格不敏感 , 但对于情感以及品牌的调性更加在意 。 便利蜂之所以能成为新奇商品和网红爆款触达用户的重要渠道 ,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 便利蜂的主要消费者人群年龄在20-29岁之间 , 天生是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 , 喜欢追求潮流和新鲜事物 。
但并非所有的网红产品都能够进入便利蜂 。 一位专做便利店渠道的北京经销表示 , 对于便利店选择新品 , 主要有两个方面 , 一种是经销商主动推荐 , 一种是采购主动寻找 。 前者需要经销商和便利店保持良好的关系 , 了解他们对新品的需求 , 帮助他们找到好产品 。 而后者则考验采购们对市场发展的把控 , 需要他们有敏锐的嗅觉能够在众多新品中发现具有网红基因的产品 。
据了解 , 基于对消费与社交数据的关注 , 便利蜂拥有一套自主研发的智能选品系统 , 通过对全网消费者的舆情监控收集并分析消费数据后 , 团队能够快速发现、判断并引入成名的“网红”产品 。
文章图片
图/摄图网 , 基于VRF协议
但并不是每件商品都能够留在货架上 , 便利蜂会根据每家店各类商品的销量 , 在同品类中保留高销品 , 淘汰低销品 , 每周汰换20% , 而这项工作由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系统自动完成 。
- 机箱|2023年硬件将涨价,PC厂商集体“过冬”?老司机建议买电脑要趁早
-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见习记者 涂佳煜 通讯员 柯溢能我们的一段声音|浙大推出新型语音信息掩蔽技术 量“声”定制反窃听系统
- 马云|人民日报犀利评价马云!目的不是为群众服务,而是吸百姓的“血”
- 中国电信|小米“杀疯了” 中国电信报告:小米手机Wi-Fi性能包揽全价位第一
- 2020,从流量向生意演进的巨量引擎
- 百度网盘上“车”
- “巨量算数”能否让企业心里有数?
- 网友热议|“背菜女孩”家人回应1年赚20万 不穷:虚构捏造博眼球视频获流量应被整治
- 即时零售的下一步:双轮矩阵,“时间杀手”凭效率出圈
- 魅族|“魔咒”基本打破!小米13标准版的选择价值,毫无悬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