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无人」驾驶,正在遭遇「用人」荒( 三 )


由此,市场需求集中爆发、高校储备人才供给不足、竞业协议的流动限制,三者共同导致智能驾驶人才供需矛盾尖锐。
开源人才供给某种程度上,造成智能驾驶人才荒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智能驾驶技术对于研发人员的高要求性。
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对智能网联汽车91家上下游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人员专业来自计算机、车辆工程、电子信息、自动化、机械等专业。而目前,精通汽车及人工智能领域知识的研发人员数量稀少。
尽管智能驾驶人才供需矛盾不能立刻解决,但在多方努力之后,未来或将迎来转机。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被列入“十四五”发展规划,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新增“智能车辆工程”专业,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已开设这一专业。
此外,不少机构及企业将目光瞄准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
2020年10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包括吉利、比亚迪、奇瑞、上汽通用五菱在内的6家主机厂,以及26所国内高校签署人才培养战略;中国汽研联合清华大学、重庆大学等12家高校启动“i - VISTA 智能驾驶人才培养计划”;百度Apollo去年6月发布“Apollo智能网联教育解决方案”,目前其已经与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慧科集团等高校及企业展开合作。
高校|「无人」驾驶,正在遭遇「用人」荒
文章插图

智能驾驶行业兴起之后,部分线上培训机构也将智能驾驶纳入课程。尽管此类课程教授的知识是否可应用于实际工作仍存疑,但其为大众开辟了一条更容易接触智能驾驶知识的渠道。
前Google X实验室创始人、美国在线教育平台优达学城创始人Sebastian Thrun曾在品玩的一次采访中表示,传统教育因难以跟上技术的发展速度,导致高校为学生提供的教材与行业需要并不匹配,进而促使他离开谷歌。
“我可以继续留在Google做无人车,或者去教成千上万的人做他们自己的无人车。我认为教育是推动技术发展最好的途径,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事实上,智能驾驶研发人才数量更多的美国,同样面临着人才供应不足的困扰。
美国智能网联车辆协会会长Scott McCormick曾对中国汽车报表示:“目前我们与中国面临的困境一样。从事人工智能(AI)的研究人员,他们本身不具备汽车方面的知识,懂AI还懂汽车的人才非常缺乏。”
不过,美国凭借着数量众多且实力雄厚的知名高校,以及研究院积极与企业紧密合作开展项目,为其培养了大量研发人员。另外,美国主机厂收购自动驾驶公司或部门,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智能驾驶人才的紧缺。
消除高校教育与行业需要之间的沟壑,或是中国培养智能驾驶人才的主要手段。
行业“去人化”,人才是关键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及人力成本逐年攀升,各行业“去人化”越发明显,无人驾驶、智能客服等技术应用体现着这一趋势。而推动“去人化”进程发展的关键,正是人才。
咨询管理公司光辉国际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 中国有93%的企业领导者认为,重新培训劳动力及从外部聘请劳动力是成功的关键。同时该报告指出,技能型人才短缺是全球性问题,从劳动力丰富的市场聘请人才并不能一劳永逸。
目前,中国政府、部分高校及企业等针对智能驾驶人才培养采取相应行动,但参与者数量仍有待提升。
随着日后更多相关计划的公布及企业积极参与,中国智能驾驶人才来源或将丰富,行业发展因此更上一层楼。
【 高校|「无人」驾驶,正在遭遇「用人」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