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华为自动驾驶的新希望 | 造车进化论

大数据|华为自动驾驶的新希望 | 造车进化论

文章图片

大数据|华为自动驾驶的新希望 | 造车进化论


想要落地自动驾驶 , 华为除了下场造车果真无解吗?
撰文 | 泰伯网 杨文斐
编辑 | 鹿野
尽管带着“不造车 , 而是帮助车企造好车”宣言入场 , 但其业务动作频繁 , 气焰勃勃 , 外界很难不关注这家科技巨头的技术落地情况 。2021年底 , AITO问界M5问世 。 作为最引人注目的一款车型 , 据说上市96小时后订单就已经达到了6500个 。
新车问世后 , 为做宣传 , 大量赛力斯门店Logo更换为“ATIO”的标识 , 赛力斯 SF5 也已经在各个渠道停止接受预定 , 这一举动引发了一批尚未提到车的赛力斯SF5车主维权 。
1月5日 , 方面表示 , 赛力斯智选SF5并未停产停售 , APP已经恢复预订;赛力斯方面也表示 , 将继续接受用户订单 , 安排专人协助交付 。
按官方说法 , AITO是深度赋能的高端智能汽车品牌 , 与赛力斯SF5相比 , AITO 的研发、制造、销售服务均由深度参与 , 而赛力斯也赋予极大的自主权 。
尽管身居幕后 , 但其参与程度不言而喻 。
华为汽车之路的两大模式、五大业务
事实上 , 在正式亮相前 , 在智能汽车业务的投入已达五年 , 并与多家车企开展合作 。
早在2013年 , 就开始进军车联网 , 从车载通信模块入手 , 初探车联网业务 。 一年后 , 车联网业务部成立 , 开始面向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储备技术 。
在2019年上海车展上 , 正式入局 , 提出“不造车 , 聚焦ICT技术 , 帮助车企造好车”的汽车战略 , 以Tier 1(车企一级供应商)身份亮相 。
同年 , 成立车BU , 与四大BG并列 , 智能汽车业务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 。
2020年11月 , 将车BU的业务管辖关系从ICT业务管理委员会调整至消费者管理委员会 , 并由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负责 。
总体而言 , 在智能汽车业务上是两个定位、两种商业模式 , 包含有5大业务 。
两个定位 , 一是帮助车企造车 , 共建品牌 , 打造智能汽车 。 二是借助的渠道帮助车企卖车 。
在此定位下 , 汽车业务有两种商业模式 , 一是向车企卖零部件 , 做传统的Tire1、Tire2(车厂一级、二级供应商) , 二是Huawei Inside模式(简称HI模式) , 该种模式下参与程度更深 , 与车企共同定义、联合开发车型 , 向车企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
车BU的5大业务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以及智能车云 。 提供包括1个计算与通信架构 , 5大智能系统 , 以及30多个智能化部件为核心的解决方案 。
目前 , HI模式合作的车企有北汽、长安、广汽 。 接近的人士透露 , 更大的精力在HI模式合作的车企身上 。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OO王军表示 , 与北汽合作的极狐阿尔法S HI版的车将于2022年二月底交付 , 与长安汽车合作的阿维塔于2022年三季度量产 。
“整个过程对来说是一个历练 , 因为我们原先确实不懂车 , 原先做ICT , 通过跟车企合作 , 对在车领域经验的积累帮助非常大 。 ”
尽管多次公开强调“不会造车” , 不难看出 , 许多传统车企对与合作仍旧保持较高的警惕性 。
2021年6月30日上汽集团的股东大会上 , 董事长陈虹的“灵魂论”入木三分点明了车企的隐忧 。
“要摆出第三方自动驾驶 , 上汽集团是很难接受的 , (接受不了)有一家为我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这时候就成了()是灵魂 , 我是躯体 。 这个我们是不能接受的 , 我们这个灵魂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