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u盘之父”朗科褪去旧衣欲换新装

营收|“u盘之父”朗科褪去旧衣欲换新装

文章图片

营收|“u盘之父”朗科褪去旧衣欲换新装

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众所周知近年来半导体行业已经进入寒冬期 , 存储芯片作为半导体行业的重要分支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 2022年存储芯片的价格暴跌40% , 国际各大制造商纷纷减产来过冬 。 存储巨头西部数据和铠侠更是传出合并计划来抱团取暖 。
相对于国际存储芯片企业的度日如年 , 国内企业在“芯片制裁”的影响下开始绝地突围 , 力图摆脱国际巨头的垄断局面 。 近期国内“移动存储第一股”朗科科技宣布与正源芯合作正式进军存储芯片赛道 , 向上游产业链布局 。
自2022年以来 , 朗科频频在商业市场上出手布局 。 斥资3000万元参投新意资本 , 认购广汽埃安股份 。 而这些商业操作的背后都隐现韶关城投的身影 。 去年韶关城投成为朗科的第一大股东后 , 结束了朗科长达多年的无主状态 。 有国资背景的韶关城投能治愈好朗科近年来的精神内耗吗?
以专利助力企业发展 , 业绩在内耗中江河日下
U盘的横空出世为移动存储行业解决了众多难题 , 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 被称为跨世纪发明一点不为过 。 朗科作为U盘的发明者 , 也为计算机行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朗科的企业生涯也在U盘之父的盛名下发展壮大 , U盘专利也奠定了其在移动存储行业的地位 , 维持了朗科长达20年的辉煌 。
2002年朗科的U盘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正式授权 , 引起了存储行业的产业地震 。 2004年美国国家专利局正式授权朗科的闪存盘基础发明专利 , 正式结束了震惊中外的“U盘之父”之争 。 短短几年间 , 朗科的销售额就完成了从0到亿元的实质飞跃 。 2003年朗科卖出150万个U盘 , 销售额高达5亿元 , 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 。
同时朗科也开启了全球诉讼大战和躺赚模式 。 2004年朗科打响了国内专利诉讼的第一枪 , 将华旗公司告上法庭 , 胜诉并获赔100万元 。 2006年朗科在美国起诉PNY公司 , 最终以PNY公司向朗科缴纳1000万美金达成庭外和解 。 近十几年来 , 农业银行、索尼、东芝、京东等知名企业都成了其诉讼对象 。

多年的专利诉讼之路也给朗科带来了丰厚回报 , U盘专利也成为其存储产业的摇钱树 。 2006年至今 , 16年间朗科的专利授权许可收入已经超过3.5亿元 。 朗科在业界以专利科技带来的实质性利润闻名 , 同时自2010年上市以来至今 , 朗科旷日已久的内部纷争传闻在业界也是不争的事实 。

自朗科IPO之后 , 公司内部就已经陷入派别争斗的漩涡 。 2010年公司上市后仅8个月 , 创始人之一邓国顺突然辞去董事长职位 , 由第二大股东成晓华接任 。 从此朗科两派股东在公司的发展方向、人员任职等方面展开了多年的激烈斗争 。 朗科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状态长达十多年 。
随着公司严重的内耗 , 朗科的业绩自上市以来显得绵软无力 。 营收从2017年的9.23亿元到2021年的19.13亿元 , 仅增长了两倍多 , 5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为25.02% 。 营收看似不错 , 但如果从利润角度来看又是另一回事 。 归母净利润从2017年的5526.23万元增至2021年的6885.04万元 , 复合增长率仅为4.49% 。
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朗科营收累计12.8亿元 , 同比下降6.86% , 归母净利润3909万元 , 同比减少39.64% 。 营收和利润均已双降 。 自2019年以来 , 其营收的增幅均在20%以上 , 但其归母净利润已经连续2年下降 。 种种迹象表明朗科在近三年里不仅仅是遭遇了行业困境这么简单 , 而是其产业摇钱树U盘专利已经失效的缘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