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3.0来了,零售3.0还会远吗?( 二 )


对于零售商来说 , 商品越来越难与用户匹配 。 原本0成本的用户越来越贵 , 在很多时候 , 用户甚至比商品本身还要昂贵 。最朴素的匹配方式 , 便是零售场景的分化与商品的品牌化 。
“百货式”的集市和供销社 , 开始逐步被更细分、专业的零售商取代 。
例如 , 专业服装店、超级市场、家电连锁等服务人群特定需求的消费品 , 被单独放在了专有的零售场景中 。 当消费者进入专业门店时 , 需求和供应的大致方向都处于一个默认值状态 。 而品牌 , 作为商品背后的背书 , 变相减少用户的筛选成本 , 并成为制造商与用户沟通的“暗号” 。
另一方面 , 品牌开始对越来越细分的场景进行包装 , 不断强化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体验感 , 通过场景和品牌衍生出来的文化标签属性越来越突出 。
WEB 3.0来了,零售3.0还会远吗?
文章图片
而互联网科技的诞生 , 通过科技的手段 , 将这种矛盾推进到了极大值 。
一方面 , IT后台建设、DTC、流量池等互联网模式 , 以及各类Saas公司 , 正在帮助零售商建立起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的效率系统 , 让零售的环节都武装到了牙齿 。 另一方面 , 互联网的出现 , 让海量商品可以以更快的速度进入到消费者的选择界面 , 进一步推升了海量商品带来的匹配困境 。
也正因为如此 , 人货匹配权力 , 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昂贵 。 而流量渠道成为了互联网世界几乎最赚钱的生意 。 谷歌、脸书、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 , 每年都要从中抽取上千亿美金级别的营收 。
WEB 3.0来了,零售3.0还会远吗?
文章图片
零售3.0:“去中心化”的场景探索
零售2.0的矛盾在消费主义浪潮的当下 , 似乎是无法解决的 。
从本质上来说 , 只要商品端的供应是海量的 , 消费者的喜好是个性化 , 那么两者就必然会出现对应的撮合成本 。 而只要商品经济持续发展 , 这种撮合成本便会持续增加 。
从底层来看 , 从1.0到2.0形态 , 用户对于选择的渠道虽然变多了 。 但是对用户而言 , 无论是渠道还是商品 , 本质上都是“中心化”的产物 。 而用户只有选择权 , 并没有真正被给予对商品、零售的互动与共建权力 。
这有点类似于WEB1.0时代中 , 用户在互联网的体验是“只读”模式的 。 只是在2.0零售模式中 , “只读”背后的信息量更大了而已 。
商品的生产方式是中心化的 。
工业品通过大型工厂 , 用超大规模、批量生产的方式来生产标准产品 。
传播的方式也是中心化的 。
无论是谷歌、还是脸书 , 它们都建立一个相似的场景 , 利用一套被工业化验证的算法 , 来套用在不同的个体中 , 寻求整体效率的最大化 。
对于对于品牌而言 , “中心化”意味着只能先猜测用户喜好 , 大规模生产以后 , 最后利用大规模的投放来“说服”用户 。 而中间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吞噬品牌的利润 。
WEB 3.0来了,零售3.0还会远吗?】庄子说 , “以有涯追无涯 , 殆已” , 莫过于此 。 用中心化的生产关系 , 解决个性化的消费者需求 , 说到底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 。
WEB 3.0来了,零售3.0还会远吗?
文章图片
而WEB3.0集合了区块链、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 , 其革命性优势来自于两点:
首先 , 它会成为元宇宙大型交互场景的基座 , 让场景与场景之间实现互通 。 以社交网络数据为例 , 在脸书的数据是无法进入推特的 , TikTok与YouTube也无法共享用户数据 。 但是在WEB3.0场景下 , 只要用户同意 , 这是可以完全共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