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化、软件定义的未来 , 无论是主机厂还是华为这样定位在供应商角色的企业 , 最终要面临着技术人才的较量 , 而人才的流失与出走 , 对华为来说显然不是好事 。
华为造车与不造车的代价
华为整车 BU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 Tech星球曾在2021年4月独家报道过《华为造车大起底:布局3年 , 设9大部门 , 目标5000人团队》 , 与当时的架构和规模相比 , 已经逐步壮大 。
Tech星球近日独家获悉 , 车BU的二级部门已经增设为14个 , 所有二级部门主管包括曾经的车BU总裁王军 , 如今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部长等 , 全部向余承东汇报 。
在二级部门的基础上 , 整个BU继续扩充 , 目前已经下设多个三级部门 , 是此前没有的架构 。 如卞红琳所主管的部门 , 成为目前整个车BU最为核心的大脑 , 已经下设11个三级部门 。 华为2021年校招增加的几百个名额 , 几乎全给了车BU 。 目前为止 , 整个车BU已经扩充为2000人团队 。 华为还不吝投入研发资金 , 2020年 , 华为在汽车相关研发投入约5亿美元 , 这一数字在2021年翻倍 , 超过10亿美元 。
车BU正在成为华为明星BU , 有很多人想办法内部“活水”流通转岗 , 设法搭上这班极速狂奔的列车 。
Tech星球通过多个独立信源了解到 , 除了战略与业务发展部部长郑刚外 , 所有二级甚至三级部门的主管均为老华为员工 , 基本在华为供职10年以上 , 而且大多是从以前的最核心部门和最前线调遣过来 。
但也相应出现了一些问题 , 这些中高层可能以前从事的是和智能车完全无关或者关系不密切的领域 , 比如 , 有华为内部人士向Tech星球透露 , 消费者BG面临着向车BU的人才流入 , 在管理上 , 会发生“外行指导内行”的情况 , 因此也会衍生出一些派系 , 如“老ADS派”“诺亚派”“消费者BG派”等 。
这也成为了拥有造车理想却无法实现的“老ADS” 人 , 正慢慢离开的原因 。 华为内部人士向Tech星球透露 , 为了避免华为人才向主机厂流失 , 近来离职的员工需要签署竞业协议 , 而近来入职的员工也全员签署竞业协议 , 所屏蔽的范围涉及主要的主机厂 , 以及和“蔚来小鹏理想”造车新势力和智能车相关的企业 ,并且名单每年一刷新 。 截止发稿前 , 华为方面尚未回复 。
华为警惕车企 , 车企同样也在防范华为 。
36氪也曾报道 , 大车厂对华为始终颇为忌惮 。 一位百度自动驾驶员工称 , 今年4月上海车展之前 , 百度和华为同时在和一汽集团洽谈自动驾驶云的合作 , 而采用了华为inside方案的北汽车型亮相街头后 , 一汽集团马上就把谈判重心倾斜给了百度 , “他们判断华为一定会造车 , 百度造车他们不怕 , 但华为造车就是很大的威胁 。 ”
【苹果|独家|华为车BU扩至14大部门背后:两条分岔路和它的代价】车BU的定位是 , 为车企提供增量部件 , 帮助车企造好车 , 并探索除两种模式 , 一种是Huawei Inside模式 , 比如华为与北汽、长安、广汽三家合作车企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 支持其打造各自子品牌;第二种则是 , 华为车BU业务向车企提供零部件和解决方案 , 如比亚迪、奥迪等达成了自动驾驶系统ADS等方案的合作 。
而目前华为最深入合作的车企小康 , 则有别于以上 , 更像是两种方式的混合版本 , 这让主机厂对华为的造车之心还怀有警惕 , 不敢放心全部交给华为 。
造车或者不造车 , 华为陷入两难 。
跻身第一梯队 , 还有多少胜算?
2021年4月 , 上海南京路的华为旗舰店 , 余承东高调站台并推广赛力斯SF5 , 并宣称要实现“500万辆年销量” , 虽然一发布后 , 传出3天订单破万 , 现实是 , 赛力斯很快销量“扑街” , 截止2021年底 , 赛力斯SF5的累积销量仅为7420辆 , 不敌造车“新势力”一个月的销量 。
- 华为荣耀|手机性能排行TOP10:华为垫底,荣耀第2,榜首是黑马
- 华为鸿蒙系统|全球手机市场排名重新洗牌:小米第三、三星第二、第一预料之中
- CPU|来美国建厂就买你的电池,苹果公司偷鸡不成蚀把米
- 特斯拉|华为全面带火了激光雷达,中国车企能弯道超车,超过特斯拉么?
- 华为|米108+256用了半年多了,没什么问题,觉得128不够现在256剩余太多了
- 月亮|华为拿到月亮模式专利,那AI摄影还远吗?
- 苹果|苹果春季发布会时间基本确定!四款新品诚意十足,果粉们敬请期待
- 苹果重回“第一”,iPhone 13功不可没,中国市场贡献巨大!
- 小米mix|又一5G手机问世,比华为便宜,充电速度将“比曹操还快”?
- 苹果这个“检测用户跌倒”专利有温度,值得被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