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 , 流量思维已经不再是互联网企业的“万金油” 。
从2018年左右 , 京东就在有意识地推动 , 由流量思维主导的消费互联网 , 转向以科技
而习惯于流量思维和打法的各大互联网企业 , 仍旧坚守短期主义原则下的既得利益 。 但在新的市场环境面前 , 流量已经不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金油 , 想要在下阶段
只是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面前 , 任何优势都是暂时的 。 以互联网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 相信很快就会有更多的对手迎头赶上 , 京东还远没有到达可以高枕无忧的时候 。
主战场变迁 , 腾讯阿里并未走远作为京东发展史中 , 始终都保持着最高出镜率的两家互联网企业 , 阿里和腾讯 , 还将会持续扮演京东最有力的竞争对手 。 在摩根商研所看来 , 京东下阶段需要关注的还在于这三点:
一、阿里的末端配送 。
截至去年第四季度 , 淘宝、天猫等阿里旗下电商平台的总活跃人数已经超过8亿人 , 而京东的整体活跃人数只有约4.7亿 。 这也意味着 , 阿里在用户数量、市场宽度上 , 始终都保持着更高的上限和潜力 。
除了体量上的差异外 , 阿里的技术优势也不容忽视 。 毕竟贸易的本质 , 大致可以理解为如何将路途成本消耗折算为更多的利润 , 而技术革新 , 永远都是释放成本最有效的方式 。
高质量的物流配送固然是京东成功超越阿里的主要优势所在 , 但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普及和落地 , 由快递员组建的配送服务网络 , 逐渐会被更高效、更快捷的无人配送设备所取代 。
【物联网|破局行业“寒冬”,京东找到了新赛道】鉴于阿里的云计算技术已经在国际范围内取得领先 , 占据了信息端
更何况 , 在去年双十一期间 , 阿里与毫末智行合作推出的“小蛮驴”无人配送车 , 已经在高校场景中取得了优秀的表现 。 在末端配送市场 , 京东和阿里还会有一场硬仗要打 。
二、腾讯的流量 。
作为京东曾经的第一大股东 , 除了投资和业务扶持 , 腾讯对京东发展最大的作用还是持续的流量导入 。 例如在互联
这也是为什么 , 在腾讯大幅减持京东股票的时候 , 业界会普遍担忧 , 在失去了腾讯的流量支持后 , 京东的业务是否会遭到根本性的影响 。
虽然京东早已转型为技术为主、服务驱动发展的综合电商企业 , 已经不再依赖于腾讯的流量 。 但是哪怕流量红利已经见顶 , 砸钱换规模的打法已经不合时宜 , 流量竞争依旧是互联网竞争的常态行为 。
随着流量洼地和存量运营的精细化越发重要 , 京东并不能就此剥离腾讯对电商平台的流量赋能 , 反而要在二者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到期之前 , 寻求更有效的合作途径 , 亦或是寻找新的流量来源 。
在监管不断加强的当下 , 究竟是选择去腾讯化 , 还是加重自身的“腾讯系”标签 , 或许会成为京东无法逃避的难题 。
- 高通骁龙|再次确认CPU是人造物的巅峰
- 物联网|都是远距离非蜂窝通信协议,为什么不用LoRa、WiFi,而是用ZigBee
- 京东物流|稳居全球第四位!绿厂手机业务表现出色 它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 橡果国际|直播带货的邪门路子,都是跟20年前电视购物学的
- 工业|报告解读|工业互联网在山东从“概念普及”走向“落地生根”
- 国际青年|互联网原住民如何做投资人
- 他们怒怼物业!网友:点赞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千亿件”时代来临,快递物流业开“打”价值战
- 物联网|在未来的物联网框架中,需要资源实体映射和基于语义的发现能力
- 互联网|中国互联网公司福利简史:羡慕口水流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