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小程序的“中局之战”( 三 )


第一阶段是能力和技术的比拼。微信小程序2016年正式上线,此后的三年(2017-2019年),微信小程序迎来了高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两年内微信共更新迭代超过200个能力,其中包括社交能力、电商能力、营销能力、矩阵能力等。至2019年,微信小程序开始缓步迭代,目前已经成为企业进入微信生态数字化转型的标配,更多开发者和服务商入局,并成长出有赞、微盟等大型服务商体系,进入成熟期。
程序|小程序的“中局之战”
文章插图
支付宝紧随其后,在2018年推出轻应用,而后正式更名为“支付宝小程序”,根据《支付宝私域运营白皮书(2021)》显示,支付宝小程序已经覆盖生活缴费、社保公积金、衣食住行等1000项生活服务,打好数字化基础。
而百度虽然起步较晚,但目标却十分明确,百度之所以命名为智能小程序,是从一开始便制定了 “搜索+信息流+AI”的生态架构方案,通过百度搜索、百家号信息流等入口对智能小程序进行推广,而且还为开发者提供了超过60个AI接口。
程序|小程序的“中局之战”
文章插图
由于原生生态属性的不同,小程序最终的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发展路径也完全不同。
一位服务商告诉商业数据派:“同时运营微信和支付宝两个小程序平台,就能清楚地发现小程序成长路径的不同,微信小程序的初始流量很低,只能靠自己的私域流量和运营工具慢慢积累。但积累到一个奇点时,会迎来第一波爆发,用户黏性比较高,基本每周都会有回访,但成交率只能到10%左右。而支付宝因为有中心化流量扶持,如果满足平台条件能上首页推荐的话,初始流量一下子涌进来,但是想要维护住却比较困难,不过相对来讲,转化率更高,转化率有时候能冲到20%左右。
而百度中流量以搜索流量为主,其针对性强,拉新转化率极高,如果关键词配置的巧妙,小程序能够快速起量。但也给百度智能小程序带来了局限性,一是每个小程序必须有内容作为搜索落地页的承载,单一的工具型小程序无法走通,二是前期拉新流量猛增,但后期留存和转化乏力。
尽管当下差异化趋势明显,但从最近几家动作来看,却有殊途同归之势,那就是——开源。
虽然小程序打破了APP之间的信息孤岛,但仍停留在工具层面,无论是微信、支付宝还是百度,都在试图逐渐拓展小程序的边界。
微信小程序基于社交场景,已经在微信内部形成了无处不在的分享传播,但尚未形成足够庞大的外部开源生态,不过这很可能即将成为了接下来的趋势,就在今年微信公开课pro,小程序打通视频号、企业微信等腾讯生态工具,发力B端企业服务。
而支付宝则是聚焦于交易场景,事实上,这两年支付宝对于服务搜索的探索也在加强,希望打通内部流量形成破圈。在开拓App外的场景这件事上,支付宝已经和阿里集团军的其他兄弟BU们形成一次开发、多端运行,也就是说开发一次支付宝小程序,可以在阿里经济体内部成员App上运行,如高德地图等。
百度则联合百度联盟,实现一端开发,多端运行,除了手机百度、百度贴吧等百度体系产品以外,百度智能小程序还可以运行在爱奇艺、小红书等合作伙伴的平台之上。2021年底,百度联合多家头部手机厂商发布超导计划,智能小程序可在多家手机厂商自带浏览器中运行。
走到今天,小程序的博弈或许已经来到了“中局之战“,基建已然搭好,开源能否从趋势成为结果,还要看长期演进的过程。
【 程序|小程序的“中局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