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戏,等风来( 二 )


云游戏为什么火不了?
和所有具备超前色彩的理念一样 , 云游戏有着令人心动的应用前景 , 但也长久伴随着“伪需求”的争议 。
玩家对云游戏有着万般曼妙想象:一触即启、丝滑打开、轻盈便利……落后于潮流的老款手机 , 也能轻松显示出BOSS的毛发纹理 。
而现实是骨感的 , 真实情况更可能是这样:第一眼的画质使眉头皱紧 , 动起来的延迟令血压升高 。 你在卡顿时轻轻敲击屏幕 , 逐渐怀疑自己打开的其实是PPT 。
想在云上打游戏 , 首先得看这朵云到底靠不靠谱 , 其次还得看自己能不能追上云的步伐 。
网络技术一直是牵制云游戏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 相较于传统网络游戏 , 云游戏的多媒体流需要消耗更多带宽 。 而游戏场景渲染的多媒体流质量取决于网络通信带宽 , 画质越高 , 消耗的带宽资源也会越高 。 以1080P30fp的高清云游戏为例 , 网络带宽需达到10Mbps才能稳定流畅运行 。
更别提云游戏还给你家客厅里的电视屏幕画了大饼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5G云游戏产业联盟发布的《云游戏关键技术研究报告(2020年)》显示 , 随着应用终端扩展到大屏电视、VR等设备 , 对分辨率和帧率的要求逐步提高(4K/8K , 60fps/120fps) , 码率也随之提高 。
初步估算 , 4K60fps的超高清云游戏码率(H264编码)大概在60Mbps到70Mbps , 考虑网络抖动因素后 , 需至少80Mbps网络带宽才能保持稳定流畅运行 。
理论上 , 大规模商用的TDD-LTE和FDD-LTE的4G服务下行带宽是100~150Mbit/s 。 但实际运营中 , 单基站提供的4G专用下行带宽会缩水至大约80Mbit/s , 再由接入基站的终端共享 , 用户实际体验的带宽更低 , 所以运行云游戏时难免倍感压力 。
与此同时 , 云游戏技术的本质决定了它对延时的严苛要求 。 玩家会发现 , 云游戏的操作响应延迟比本地游戏明显得多 。 在特定游戏类别中 , 如第一人称射击、赛车等 , 延迟带来的负面反馈更是极大的痛点 。 此外 , 网络抖动还会造成游戏画面帧间隔不均衡的问题 , 结果就是玩家感知中游戏画面不流畅 。
通信技术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 , 4G时代的网络带宽与稳定性受限 , 这成了云游戏的先天局限 。 在技术演变的历史进程中 , Onlive等早期云游戏平台最终因为现实压力败下阵来 , 它们或是凋零 , 或是成为巨头的盘中餐 。
云游戏,等风来
文章图片
图源Onlive官网
即使到了5G时代 , 成熟的云游戏体验也并不多见 , 玩家的抱怨随处可见 。 糊作一团的团战时刻、令人惆怅的抽搐跳帧 , 无疑会劝退幕名尝鲜的玩家 。
号称降低门槛的云游戏 , 实际有着严苛的使用要求 。 这种体验上的错位 , 是云游戏无法大规模推行的关键原因 。
另一个大问题在于游戏内容本身 。
过去的云游戏多以移植为主要手段 , 优化水平参差不齐 , 普遍难以满足用户期待 , 同时还伴随着账号安全隐患 。 对厂商而言 , 移植游戏带来了版权方面的风险 。 在用户感知中 , 官方云游戏版本的优化水平普遍胜过第三方服务 。
尽管越来越多的游戏公司意识到原生云游戏的价值 , 但其中的投入量级更大 , 门槛也更高 。 《云·原神》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 为了把《原神》送上云 , 米哈游多次投资蔚领时代 。 在这家云游戏全案服务商的支持下 , 才收获了现在扎实的技术解决方案 。
有底气进深水区的选手不多 。 全球化路径下的云游戏服务 , 背负了高额的算力要求、庞大的服务器成本 , 所需的云计算技术积累无法速成 , 堪称资源无底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