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谁来解决手机号的“历史遗留问题?”( 二 )


手机号需要“一键清理”功能手机号“一键清理”账号注册信息的功能看似很美好 , 既能减少老用户注销手机号的流程 , 又能提升新用户的号码使用体验 , 但现阶段想要真正实现还有许多难题要解决 。
一方面 , 手机号与其他平台账号存在“黏连”关系 , 是先有手机号再注册或绑定其他平台的账号 , 且每个平台保存的信息不同 , 当注销时涉及到上文所说的权限管理问题 , 需要运营商和应用开发商主动合作 , 提升手机号一键清理功能的账号覆盖面 。 另一方面 , 国内有三大主流电信运营商 , 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影响用户的实际使用体验 , 如携号转网和同时使用不同运营商服务的用户 。
具体来看 , 中国联通推出的“互联网注册清理服务”集成在中国联通App当中 , 用户不需要专门到线下营业厅办理 , 但目前支持清理的平台有限 , 仅有微博、抖音和美团等几款应用 , 后续需要其他平台接入 , 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该项服务的价值 。

 对于许多用户来说 , 除了手机号注册问题以外 , 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将新号码与上一代号主的信息做根本的区隔 , 注册信息还能靠注销和申诉的方式解决 , 但那些莫名奇妙的来电和短息难有规范的处理渠道 , 运营商自己也没办法解决 。 小雷办理的新号码就时不时地接到陌生号码的来电 , 每次都要回复这是新办的号码或你打错了之类的话语 。
更难受的是如果注册到一些原来因欠债而注销的手机号 , 面对莫须有的骚扰电话 , 用户的解释和拉黑根本起不了太多作用 , 对方换着方法打电话或发短信催着新号机主还债 。 潇湘晨报就报道过相关的新闻 , 一位用户在办理新号码的四个月内 , 不断收到催收电话和威胁短信 , 有时早上七点就受到各种骚扰 。
小雷认为 , 在手机号的注册清理服务中需加入“号码标记”功能 。 用户在遇到类似的催债电话时 , 可以选择标记本号码为易受催债类电话骚扰的号码 , 运营商可提供相应的短信证明 , 确保对向来电得知该手机号的号主已更换 , 其次 , 被标记的号码再被注销时 , 增加它重新流向市场的“沉默期” , 或是直接将该号码彻底注销 。
不过 , 我们在期待运营商提供功能更完善的注册清理功能的同时 , 自己也需找到新的应对方法 , 减少手机号在账号注册中的占比 , 手机厂商也有必要开发相应的功能 , 从源头上辅助用户减少使用手机号的注册方式 。
要如何应对?手机号有重新回流市场的可能 , 但邮箱就不会 , 在注册和注销上邮箱也比手机号要便利得多 。 用户完全可以在非必要的应用上使用邮箱注册 , 例如各种不知名小众的应用和网站 , 需更换手机号时不用担心有漏掉的未注销的应用 , 也不会影响到下一位使用的用户 。
但需要注意的是 , 部分应用并不支持邮箱注册 , 有的是支持邮箱注册但后续需手机号再认证才能体验完整的功能 。
另一方面 , 手机厂商推出的隐私登陆功能 , 可以大大降低用户使用手机号注册应用的概率 。 类似于苹果的Apple ID注册选项 , 使用邮件注册的Apple ID , 在应用上创建新账号时可以直接选择隐藏邮件具体地址 , 让应用方无法获取用户的具体登录信息 。 2019年 , 苹果开始推广Apple ID登录方式 , 使平台开发者在应用中加入该登录选项 , 从软件生态上确保登录体验的一致性 。

 与苹果强大的生态号召力相比 , 安卓缺的是完整统一的隐私登录生态 。 不同安卓手机厂商对手机隐私登录的重视程度不同 , 让许多用户难以体验到相应的服务 。 小雷认为 , 要解决手机号的各类注册和注销问题 , 需不同行业的厂商联手 , 推出一套跨平台与生态的整治方案 , 现阶段任何一种方式只能解决小部分问题 , 未在根本上提升用户的综合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