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小行业里大故事 精彩堪比芯片战!为何不被青睐? 新实体企业( 三 )


2019年杭叉的单位运输成本是合力的4.8倍,运输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比合力多2.2%。当然,杭叉一度在利润方面有优势。
杭叉集团对此作出的解释,恰好印证了老冤家提前一步进行了全国布局:
安徽合力除股份公司位于安徽合肥外,还在湖南衡阳、陕西宝鸡、辽宁盘锦等多地设有整车生产、装配基地,能就近发货,运输费用相对较低,而发行人整车生产、装配全部位于浙江杭州,就全国大部分地区而言,运输距离较远。
既然设立多个生产基地可以大幅降低运输费用,提升利润水平,竞争对手为什么不有样学样?原因很简单,看看都容易,其实耗体力。异地设厂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投资大不说,每个区域要积累相当的订单数量才能抵消运费的节省。
建厂一两年,加上至少三五年的培育期才能达到量的均衡点,真正产生效益可能是多年后的事情,还要市场增长的配合。在这之前,需要忍受利润率长达数年的下滑,没有战略眼光和很大的魄力,很难作出这个决定。

叉车|小行业里大故事 精彩堪比芯片战!为何不被青睐? 新实体企业
文章插图

主动进行价格战 竞争对手可能来自火星
2021年三季度,大宗商品涨价潮涌,叉车行业受到波及。
三季报显示,安徽合力经营性现金流毛利率下降至16%,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仅剩0.74亿元,同比下降89.50%。
是不是竞争能力变差了?
其实不然。
我们注意到,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118.20亿元,同比增长30.30%,增速高于2020年前三季度的21.20%,也高于2019年前三季度的0.31%,而且企业的有息负债率2021年前三季度仍旧不到20%。
这说明企业很可能是主动选择进行价格战,在行业困难期,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只有在公司财务健康的情况下,才能够支撑这种做法。
部分竞争能力较弱的企业,在钢材成本上升的过程中面临成本与营收的夹击,可能会退出叉车市场。
龙头为了抢占市场而实行的低价策略并不会是常态,随着原材料成本的改善,和价格战的结束,安徽合力的毛利率一定会回到常态。
2020年全球十大叉车企业中,安徽合力是排名最高的中国企业,可惜未能挤入全球TOP5。
日本的丰田工业以126.7亿美元的营收和26.55万辆的销售占据第一;德国的凯傲以69.2亿美元的营收和19.83万辆的销量位列第二;安徽合力以19.3亿美元的营收,与22.07万辆的销量位居第七。
以平均单价来说,丰田叉车的均价约为4.77万美元/台,凯傲均价约为3.49万美元/台,排名全球第六的海斯特耶鲁均价也有3.28万美元/台,而安徽合力的均价仅有0.87万美元,是丰田的18%,凯傲的25%,海斯特耶鲁的27%。
这种价格差异,有两种原因。
一是合力叉车在重型、高品质的叉车上并未得到市场完全认可,销售量有限。一般低吨位的没啥问题,但到了高吨位上,市场还是认国际品牌。
叉车搬运的吨位越重、提升高度越高,叉车的价格越贵、利润越高。
目前国内市场国外品牌仍占据10%的市场份额,主要是重型叉车。国内品牌卖几台的利润还不如国外卖一台。
好在安徽合力的重型叉车吨位已达46吨,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中国企业一开始走的就是性价比取胜的路子,跟其他行业一样,国产叉车靠着超高性价比,进行国际化。对比国内外同水平叉车,国产价格普遍便宜30-50%,竞争优势明显,出口潜力大。

叉车|小行业里大故事 精彩堪比芯片战!为何不被青睐? 新实体企业
文章插图

出口数据验证了国产品牌的价格优势。根据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10年我国出口叉车数量仅为2.41万台,2020年出口为18.17万台,年均符合增速超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