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交出史上“最差”成绩单,英特尔CPU业务难“甩锅”( 二 )


制程不及三星、台积电 , 英特尔Fab难救场
众所周知 , 电脑CPU之所以被英特尔等少数头部企业“垄断” , 归因于芯片行业是一个尖端科技十分密集的行业 , 不仅对芯片研发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 也对芯片的精密制造能力有很高的门槛 , 因此鲜有企业有入局资格 。 而英特尔便是芯片行业 , 兼具研发与制造能力的半导体公司之一 , 在行业也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
只是 , 在研发能力上鲜有玩家足以匹敌的英特尔 , 却在制造工艺方面屡遭质疑 。 据了解 , 当三星、台积电等芯片制造巨头企业以量产3nm制程为主流技术时 , 英特尔的制程能力却停留在10nm 。

由此可见 , 原本具备双向能力是英特尔的优势 , 但是因为其在制造端的技术跟不上 , 却成了其继续发展壮大的掣肘 。 值得一提的是 , 在艰难的经济环境影响下 , 目前芯片库存过剩已经让英特尔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 而一直以来的制造短板 , 也将难以为其困境救场 。

据观察 , 英特尔并非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短板 , 因此 , 英特尔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 , 一直处于模式转型之中 , 是否将Fab作为其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 , 也是英特尔纠结反复的关键点 。
与英特尔全面开启IDM2.0模式时代所不同的是 , 其竞争对手AMD选择了与其完全相反的道路 。 据了解 , AMD为了聚焦技术研发 , 已经剥离、“变卖”了其晶圆厂、封装厂 , 试图开启Fabless模式 , 轻装上阵 。
虽然在模式方面 , 一个向东 , 一个向西 。 但是谁优谁劣 , 尚无定论 。 业内的共识是 , 芯片行业虽然尖端 , 但是垂直分工、精深细作才是大势所趋 。 而英特尔沿用的IDM运营模式(垂直整合) , 却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产物 , 涵盖了设计、制造、封测等整个芯片生产流程 。
尽管这种全流程的运营模式 , 可以将所有核心链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 但是同时也带来了资产过重 , 对企业规模、技术、行业经验积累等要求过高的弊病 。 在过去行业粗犷式的发展过程中 , 英特尔也是因此得以崛起并拥有如今的行业地位 。
但是时至今日 , 企业走向专精特是大势所趋 , 精细化运营也不可逆转 。 而且 , 随着半导体行业技术升级的成本越来越高 , 行业以及对IC产业生产效率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 , 因此 , 行业产业链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分离的垂直分工模式发展 。 事实也证明 , 专攻制造的台积电 , 主张Fabless模式的高通/联发科/海思等企业也都在市场的博弈中表现不俗 。
而能在CPU业务方面与英特尔匹敌的AMD , 也选择了Fabless模式 , 不再因为制造端等问题而阻碍其前进的步伐 , 因此 , 近年也在不断追赶背着厚重包袱前行的英特尔 。 因此 , 在业内人士看来 , 英特尔虽然目前依然占据行业第一的地位 , 却暗藏着被AMD等企业赶超的风险 。 而此番的业绩惨状 , 也正是其危机初现的信号 。
高层动荡业务被砍 , 英特尔已积重难返
近日 , 英特尔发布第四代至强 。 据了解 , 基于第四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平台 , 英特尔携手客户及产业伙伴密切合作 , 大规模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和系统以助力其解决算力挑战 。
此前 , 英特尔第四代至强处理器也被视为英特尔在2023年力挽狂澜的关键 。 只是 , 屡次延迟推出的第四代处理器 , 却有些姗姗来迟 。 英特尔是否能够依托该新产品扭转局势 , 尚未可知 。

值得一提的是 , 过去经历业绩滑坡的英特尔 , 也正在经历高层动荡与裁员风波 。 例如 , 去年10月 , 英特尔在公布第三季度财报的同时 , 也发出“裁员令” , 裁减比例高达20% , 包括销售、市场营销等部门 。 而在短短两个月后 , 英特尔还宣布了向数千名爱尔兰员工提供3个月的自愿无薪假期 , 以缩减公司人力成本 , 渡过艰难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