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芯片之母的EDA,华为早已被断供,没有它同样无法制造芯片

华为产品上最新的麒麟9000SoC集成的晶体管数量已经达到惊人的153亿 。
被称为芯片之母的EDA,华为早已被断供,没有它同样无法制造芯片
文章图片
显然这153亿颗晶体管的布局、连接、验证、纠错、测试等工作 , 不可能全部由工程师手动完成 , 而需要借助自动的EDA工具 , 没有EDA工具麒麟芯片同样无法生产 。
每个企业的EDA工具 , 在芯片生产的不同环节有自己的优势 , 所以华为之前选择了多家的产品 。
2019年华为被切断了和美国EDA公司的合作 。 之后 , EDA也成了华为在半导领域的攻关项目之一 , 当然这也不只是华为一家公司的战斗 。
常用的办公软件 , 几年前的版本都可以满足用户需求 。 但EDA却不行 , 新版本的EDA工具可以让芯片公司以更低成本完成目标 。 简而言之 , 效率更高 , 也影响芯片产品的竞争力 。
例如 , 去年Synopsys推出业界首个用于芯片设计的自主AI应用程序DSO.ai , 它能迅速找到芯片设计流程中的最优解 , 把原本需多位设计专家耗时1个多月才能完成的设计时长缩短至3天 。
EDA
EDA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sDesignAutomation)的英文简称 , 是在电子CAD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系统 。
利用EDA工具 , 电子设计师可以从概念、算法、协议等开始设计电子系统 , 用硬件描述语言完成设计文件 , 然后由计算机自动地完成逻辑编译、化简、分割、综合、优化、布局、布线和仿真等工作 。 可以将电子产品从电路设计、性能分析到设计出IC版图或PCB版图的整个过程 , 在计算机上自动处理完成 。
首个国产EDA
1983年 , 无锡微电子工程批准建设 , 对应的3微米MOS生产线需要一套CAD系统 。
可前有“巴统”现有“瓦森纳” , 当时在“巴统”(巴黎统筹委员会)协议的影响下 , 国外EDA工具无法进入国内 。
为打破集成电路行业的封锁 , 我国动员了17家单位、200余位专家聚集在北京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原) , 展开一场攻坚战——联合开发首套完整的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 即熊猫系统 。
经过联合攻关 , 熊猫系统终于在1990年正式对外发布 , 还接连斩获两项国际大奖 。
但当时 , 熊猫系统的实用价值不大 , 无法投入使用 。 受此影响 , 团队成员开始陆续离开 。 到1990年底 , 只有十几余人继续坚持产品开发 , 其中就有现在华大九天的董事长 。
后来功夫不负有心人 , 1993年熊猫系统的应用版本正式面世 。
与此同时 , 相关限制放松 , 国外价格更低 , 性能更好的EDA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 这无疑对刚刚起步的国产EDA软件造成严重冲击 。
大多数人认为 , 中国EDA行业的现状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时“造不如买”的错误思想造成的 。
而最近 , 我看到了另一种说法 , “造不如买”并不是当时的判断失误 , 相反 , 决策者们知道引进EDA软件的后果 。 可当时 , 落后中国的微电子工业已不具备在市场条件下与国外全面竞争的能力 , 也根本无力支撑国产EDA的发展 。
所以当时 , 国产集成电路行业面临二选一的问题 , 且在“和平发展”为主题 , “开放共赢”以及“全球化”的背景下 , 集中力量于自己的“优势”并积极融入“全球化”分工确实是当时最优的选择 。
所以“狼”不仅进来了 , 还撒起了欢 。
不过庆幸的是 , 国产EDA软件的火种并未熄灭 , 曾经的“熊猫”成了现在的华大九天 , 是中国EDA行业的龙头企业 。
华大九天2020年销售额同比增长61.26% , 净利润达4012.99万元 。 EDA软件对应的收入比重达84.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