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千载难逢”,二线网约车集体出击( 三 )


于规模庞大的滴滴而言 , 合规意味着巨大的成本 , 在成本控制与服务提升之间 , 其需要找到平衡点 , 而二线网约车品牌有更大的空间可以将合规做到更好 , 进而实现单点击破 。
与监管压力和合规成本两大因素相比 , 驱动市场发生变化的更底层因素源于竞争逻辑的变化 。
T3出行CEO崔大勇曾在接受采访时对此进行过阐述 , 在其看来 , 2018年之前 , 在以C2C、撮合交易为主的共享出行阶段 , 商业竞争的逻辑是比资金的雄厚程度 。 但随着行业出现严重安全事故 , 中国网约车市场的竞争逻辑产生改变:大家更注重安全合规和服务品质 。 这意味着 , 网约车的商业规则发生了本质改变 。 从这个角度出发 , 对于以主机厂为背景的平台 , 就带来了竞争上的优势 。
对此 , 原首汽约车CEO魏东也有相似的判断 , 其认为 , “出行连接生活 , 如何跟下一站打通做场景深耕 , 是一个倒逼企业精细化运营的过程 , 而疫情加速了该过程 , 网约车行业需回归本质 , 做口碑、做体验、做特色 。 ”
机会固然存在 , 但摆在二线网约车品牌们面前的挑战也是巨大的 。
首先 , 在市场心智被大品牌占据的背景下 , 如何获取用户是一大挑战 。
聚合模式之所以能够快速兴起 , 便在于其帮助区域性网约车品牌们提供了更大的流量来源 , 而高德、美团的快速扩张 , 实质上反映的便是部分网约车品牌流量获取匮乏的窘境 。
张金汉曾表示 , 从经营层面上看 , 乘客达不到一定规模的话 , 再继续投入的压力就比较大 。 一夜之间就找到二十万的高活跃用户、一夜之间把车派发出去 , 太理想化了 。 在实行一段时间后 , 其最终选择与美团合作以走出困境 。
其次 , 网约车平台连接的虽然是车辆司机和用户 , 但在匹配需求、完成服务的过程中 , 产品、技术层面都有许多问题需要打磨和解决 。 例如派单系统 , 如何让车、人进行更快速的匹配 , 就非常考验平台的数据积累和算法调度 , 而对于大部分区域性网约车品牌而言 , 这需要大量投入 , 且超出了其原有的能力半径 。
更重要的是 , 随着区域性网约车品牌在本地市场站稳脚跟后 , 滴滴所面临的挑战同样会落在它们面前:
网约车属地管理带来的监管成本同样存在 , 如何实现规模化扩张是一个难题;
同时 , 重资产投入的模式提升了经营风险 , 能否实现正向盈利 , 决定着这是否是一门能够持续做下去的生意 。
对于扎堆入场的主机厂 , 魏东曾表示 , 主机厂确实有车源优势 , 但还面临许多挑战 , 例如是否有足够的司机储备 , 以及在一个城市运营几百辆车还好 , 但未来在全国运营几十万辆车的时候 , 对他们的管理能力是一个巨大考验 。 此外 , 主机厂的出行平台现在很依赖地方政府的公务订单 , 缺乏C端用户的获客能力 , 因此会高度依赖渠道 。 而依赖第三方平台 , 会制约盈利能力 。
而事实上 , 即便已是上线六年的老玩家 , 首汽约车自身也面临着规模化扩张的窘境:2015年上线之初 , 首汽约车主打自营模式 , 形成了品牌口碑 , 但是导致增长缓慢、成本沉重 。 2018年开始 , 首汽约车引入加盟模式 , 与此同时 , 服务质量成为了其需要面对的新问题 。
但无论如何 , 行业竞争加剧有利于倒逼各路玩家打磨自身产品、服务、商业模式 。 以当下的美团打车为例 , 据Tech星球报道 , 美团打车正在趁机扩大科技部门规模 , 并在全国34个城市招募新司机 。 7月8日 , 美团打车还推出了面向司机的限时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