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型农民是一种主动选择的“职业”,而不是被动打上烙印的“身份” 。在北方河城吉林市,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带动作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
近年来,吉林市委、市政府通过富民、富民、强农、扶农,吸引了更多的智力、技术和资金下乡,为加快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
以加快农民职业化为目标,吉林市不断完善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支持的“三位一体”教育培训体系,选择一批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培训基地,开展实用便捷的培训 。
吉林积极组织参加国外技术交流,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的以家庭农户和规模农户为主的新型职业农民 。每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约3000人,培训规模农户和科技示范户2万人 。
吉林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资源,加快发展农村创新创业平台,与城市创新创业平台联动,推动政策、技术、资本等多种要素集聚农村创新创业 。一万多名农民工返乡创业 。
为激发返乡人才就业创业创新的热情,吉林市还举办了首届“十大乡村创业创新之星”评选,涌现出了“返乡大师”曹、瓜王刘英奎等众多新型农民代表 。
脚下有泥土,心中有梦想,他们的创业故事必将带动更多的年轻人重返热土,为现代农民创造新的辉煌 。
10月10日至1010年,豆油首销,今年搞乳酸菌 。吉林省楚才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经营蒸蒸日上,得益于总经理郭的“跨界”创业 。
从20岁开始,我去北京上大学,到了30岁,我回到了我的家乡桦甸,飞得很远的凤凰回到了它的巢里 。脚底抹着泥土,怀着野心和梦想,回家七年写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2013年,郭成立了吉林省楚楚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开启了品牌全国化运营;截至2019年,公司产品(主要为季良品牌大豆油)销售额超过4亿元 。
37岁的郭,2003年考入华北理工大学法学专业 。2009年至今任北京富恩特粮食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营销经理、吉林粮食集团销售经理 。回忆起这段经历,郭说:“虽然收入不错,但总有一种失落的感觉 。家乡的山地气候特别适合种植大豆,东北地区的主要食用油是豆油 。要不我试试看?”
文章插图
郭正在向客商介绍企业 。
做了市场调研和品牌策划后,信心满满的郭毅然放弃了在大企业的工作,开始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单干” 。就这样,一支由高校毕业生组成的销售团队,依托诚信服务,短短两年时间,已跻身吉林市同行业前列,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
接下来,郭在其他工厂注册了品牌并代工 。后来他成立了吉林粮油大卖场进行规范经营,很多城市的代理商争相加入 。郭说:“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我们半年内开了25家店,基本上每周都有新店开业 。”
今年,打开公司另一款产品——护眼乳酸菌的销售渠道,成为了郭的主要目标 。从2月份正式进入欧亚、吉林、郑州、杭州等国内省市的婴童超市,短短4个月就取得了1000多万元的销售成功 。
郭说:“现在的孩子从小就接触手机和电脑,视力肯定会受到影响 。我们邀请了一个专业的R&D团队
味、玫瑰芭乐、草莓沙棘等三款6个包装的乳酸菌,可以满足孩子们不同口味的需求 。”
6月18日下午,采访人员拨通郭恒吾的电话,他说又敲定了两款能量型饮料的新品研发工作 。一路踏实走来的郭恒吾又开始了新征程 。
创优质品牌的新农人把东北的有机大米摆上腾讯集团的餐桌;与科研院所合作,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力推田园综合体,带都市里忙碌的人们感受慢生活……从深圳返乡创业的杨帆,2015年创建吉林市起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打造出“左手田”有机大米品牌和“私田定制”的高端农业发展模式 。他坚定不移的理念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
6月19日,采访人员来到杨帆的公司,谈起当年回乡创业的缘由,其中还有一番曲折的经历 。
今年45岁的杨帆,从香港浸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曾在世界500强企业美国联邦快递工作,没到30岁时就被任命为华南区部门经理 。2009年初,他因女儿严重的水土不服,从深圳回到家乡吉林市创业 。他凭借广东的人脉关系,做起蒙娜丽莎瓷砖吉林地区总代理,很快就大项目一个接着一个 。
正当生意做得顺风顺水时,杨帆突然转行做起了农业 。面对亲友的疑惑,他解释说:“南方人对东北大米情有独钟 。我就想到利用家乡的农业自然资源,建立自己的农业品牌 。”
文章插图
杨帆有些黝黑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大米的生意可不好做 。开个加工厂,卖点普通大米,省心省事儿,但是附加值低,市场也不会有竞争力 。杨帆把目光瞄准了都市高端群体——做真正的有机大米,贵一点,也有人要 。
高端产品要有“高端”的保证 。杨帆的团队走遍了北方粳稻黄金种植带,最后锁定了船营区大绥河镇几个水库周边的地块,流转了1000亩土地 。他们采取古法种植,不用一粒化肥,不洒一滴农药;还做到全程可溯源,为的就是满足高端消费需求 。
“不卖米,只租田,吃米只吃自家田”的广告语出现在广州、深圳两个城市的高尔夫球场、高端会所、名车赛事现场;把饭锅搬到现场,淘米煮饭,免费试吃 。结果,一期“私人订制”的300亩有机鸭田稻被订购一空,头一年的销售额就近300万元 。
起农科技成立5年以来,“左手田”系列品牌大米已经摆上了北上广深高端群体的餐桌,2019年又成为腾讯高管的选择 。2020年,杨帆的企业进入线上中国农垦优选平台,加入正在筹建的京东中国特色馆·吉林农特项目;与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合作,做数字农业,还要争取建立博士工作站……
谈起未来,杨帆说,要建立以有机鸭田稻为主体,涵盖东北土特、杂粮、家禽等系列有机产品的“家庭餐桌安全管家战略”,建立“左手田”农耕文化特色农业综合体项目,为地方经济发展多作贡献 。
“海归学霸”的头脑风暴“小曹脑子灵,你不服都不行!”认识曹曦的人都好这么说 。
今年31岁的曹曦“入乡”创业3年多,先是把有机大米卖到了上海,今年又把“全食材”宅配送服务搞得风风火火 。
6月19日上午,采访人员来到船营区大绥河镇大绥河村,在吉林壹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蔬菜大棚,看到曹曦和工作人员忙着给各类叶菜打包装箱 。包装精致的“百宝箱”里不但有8种蔬菜,还有笨鸡蛋、笨榨大豆油、干豆腐和有机大米等 。曹曦说:“每个‘百宝箱’够一个三口之家一周的食材,都是纯绿色有机的产品 。”
采访人员问:“客户怎么找?”曹曦说,他们前几年做有机大米,积累了不少高端客户 。经过沟通,这些客户对全食材的宅配送服务十分感兴趣 。他说:“我们与当地的物流公司合作,直接配送到家 。我们还推出了会员年卡,一年配送50次,只需要1万元钱 。”
文章插图
曹曦正在大棚里钻研他的“宅配送”服务
回头说说曹曦的创业经历 。他从2007年起,先后在厦门大学和英国爱丁堡大学就读金融学和金融运筹学专业 。毕业后,他去国外创业,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16年,这位十足的“学霸”突然选择入乡创业当农民 。面对小伙伴们的疑虑,曹曦说:“农业是古老的行业,但是农业技术和农业商业模式却处在不断迭代之中 。我要将掌握的金融知识与传统农业相结合,打造自己的‘稻’梦空间 。”
回国后,曹曦组建了一个“80后”组成的创业团队,成员来自全国各地,横跨传媒、互联网、金融等领域 。2017年初,团队在大绥河村成立了吉林壹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吉林市船营区大绥河精准种植专业合作社 。
3年以来,曹曦带领团队已流转了4000多亩土地,建造数十栋现代育苗大棚,实现全程机械可视化,并与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吉林农大建立深度产学研合作,尝试稻蟹、稻鸭、稻鱼共生等项目 。
曹曦说他要通过创新型涉农项目的建设,打造大绥河生态田园综合体,力求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帮助村民增收 。
“香瓜大王”的生意经“瓜下来了吗?”6月19日上午,驱车20多公里慕名而来的王女士问 。
“没呢,您10天后再来吧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把瓜期延后了 。”吉林市金色秋天香瓜生态园负责人刘英奎送走了访客 。
采访人员钻进3号棚,室温35℃,空气湿润,绿色长圆形香瓜已有巴掌大小 。刘英奎说:“这是博洋九号,香甜脆滑,入口即化 。”
来到刘英奎的办公室,见墙上挂着一幅字:“诚信赢天下” 。“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能变 。生意要做好,你就坚守这个底线就成 。”刘英奎说 。
刘英奎原是吉林高新区一家公司的出纳 。2009年早市上,一个卖瓜摊位围满了人 。他转了七八圈,看到空筐满地,萌生了种瓜念头 。
第二年,他支起三个瓜棚 。没有经验,他去请教行家,却吃了闭门羹 。他转向直奔书店,捧了一摞种瓜书回家了 。他立志超过“行家”,免费教人 。他反复试验10多次,终于摸索出独有吊蔓立体栽培技术,能让一棵瓜秧结16个甜瓜 。这么一来,1亩地标准大棚,过去只能种2300棵,现在能种4000棵,亩产最高能达到2.5万斤 。
文章插图
刘英奎的香瓜得到了广泛认可
要种出好瓜,得先有好种子 。刘英奎试验种子,买了一批又一批 。“每次买籽,售货员特高兴 。”他说着笑了,“我拿的多,不还价,只要不骗我就行 。”
刘英奎种瓜,刚赚了一年好钱,2011年的重茬问题让他栽了跟头 。种出的瓜糠,赔15万,他卖了房子继续干 。2015年,因为种子的问题,瓜味不对,他又把10万斤瓜全扔进山里 。“装完车,轮胎都瘪了 。”刘英奎说:“从我这儿出去的瓜,个保个都甜,不好的谁也看不到 。”
说瓜的品质,甜度最重要 。刘英奎总好说一句话:“我这瓜让你吃一次就忘不了 。”质检员翟丽说:“不光是甜度、成熟度,分量和果形有一样不达标,我们都绝不装箱 。”
刘英奎种瓜成了高手,还兑现了“免费教人”的志向 。他已经在全省带动1300多农户从事高端香瓜生产 。辽源市瓜农孙彦花告诉采访人员:“我的成功都是老师帮助的 。苗出问题了,他雇车送苗;瓜得病了,第二天药就到 。”
聊起这些夸奖的话,刘英奎的话都带着满满的自信:“舍一斤,赚一辈子 。我要把这甜蜜事业进行到底!”
父子的四次交锋青砖黛瓦,鸟飞蛙鸣,这是吉林市春新生态家庭农场 。6月21日早上四点,农场主张春新从自家河沟的地笼里起出泥鳅,三五分钟,就装满一桶 。
9点,他带上鱼和菜送到老爹家,72岁的老爹见了眉开眼笑 。张春新说,这要是搁前几年,他们父子是一见面就掐架,都是因为他又干起了农业 。
49岁的张春新是家中长子,原来干建筑工程 。2012年,他突然提出要回乡务农 。当过二十多年大队书记的张老爹,听了坚决反对,说:“你啥也不懂,瞎折腾个啥?”
文章插图
张春新买了新的水稻种植“座驾”
张春新不听劝,很快就清理了城里的买卖,带着建庄园的梦想,回到老家孤店子,一头扎进了有机水稻种植的圈子 。
他流转了195亩耕地,采用稻渔种养技术,定位高端市场 。他还凭着脑筋活,人脉广,当年的大米就卖上了好价钱 。
张春新建起古味儿三合院,挖了荷花池,种上桑葚树 。2014年,他又花10万元买了块16米长、40多吨重的鱼形大石头,立在大门口威风气派 。老爹得知了,又是一顿训斥:“刚开干,花这么多钱,多败家 。场子黄了,一万块都不值 。”张春新不这么想,他说:“这寓意心比铁石坚,这是我信念的压舱石 。”
2015年,春新家庭农场获“吉林市四星级休闲农业”称号 。张春新把奖金交给父亲,老爹笑了,没吱声 。
可没过多久,大米包装的问题又让父子俩半红了脸 。老爹要卖20斤和50斤装的,儿子要整3斤和5斤装的 。儿子说:“现在人和以前不一样了,都是买一袋吃几天,50斤的谁愿意拎啊 。”老爹不服气,回了句:“你懂个啥?”过了不久,销路证明了儿子对 。
春新家庭农场的稻田与众不同,四周被围挡圈住,埂边有宽阔的水沟 。张春新指着围挡说:“因为建它,我爸说我是败家子儿 。其实,我是种稻还养蟹,这围挡可防止螃蟹跑掉;鱼虾蟹不跑,水稻生长得好,品质才高 。”
2018年11月,张春新参加全国优质鱼米大赛摘获金奖;第二年获农业农村部颁发的2019年度农民教育培训“百名优秀学员”称号 。他参加工作前,没得过奖状,如今奖状和证书摞起来一尺来高 。
张春新自豪地说:“做农业,值了!做农民,对了!”他告诉采访人员,每年下来新米,他都先给老爹老妈送去 。“以前他不同意我干农业,现在逢人就说:‘你看我儿子,得了全国金奖,上央视了……”
李学明的“稻甜”人生6月21日,平安镇学明家庭农场的大片稻田绿浪千重,在夕阳映衬下如画般迷人 。150多人扎着五彩头巾,分布在不同的地块,薅草的场面相当壮观 。
“草已经薅了四五天了,明天就能结束 。”农场主李学明指着稻田说:“我家插秧、除草、收割和脱粒全都是人工,都是这阵势,为的就是用笨法种出好吃的稻子 。”
李学明,47岁,朝鲜族,从小长在平安镇的金星村,家里祖辈都是地道的农民 。
金星村村书记吴栗奉说:“学明经常天没放亮就下地,勤快又有头脑 。他家生活好了,还热心帮衬别人 。”
原来,李学明家曾是村里最穷的人家 。听李学明嚼穷根,让人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他说,小时候,兄妹三人常是饥一顿,饱一顿,直到小学毕业时,家里生活才见了亮儿,能常吃上大米饭 。
文章插图
李学明感受着丰收的喜悦与幸福
不安于温饱的李学明,1995年毅然出国打工 。他干过捕鱼、建筑,因为踏实能干,当上了包工头 。后来他又往返国内外做生意,经历了三起三落 。他再去韩国一家有机水稻公司打工时,老板说:“中国人会越来越有钱,种植有机水稻是个大趋势 。”无意间的一句闲聊,点醒了梦中人,李学明决定回乡创业 。
李学明回乡包地,从2004年开始种有机水稻 。15年来,他泡在地里搞试验,成功改进了稻田养鸭养蟹技术 。他说:“吃米嘛,吃得健康最重要 。别的不说,我这米饭香,还不回生 。”
在政府支持下,他改造的50公顷高标准农田,从2013年开始又采用高光效种植方法,他的农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高光效种植基地,水稻各项检测均达到出口标准 。
由于常年操劳,李学明早早就谢顶了 。“刚开始种有机稻,卖不上价,都想过放弃 。”他非常感谢妻子的支持,他说:“要不是她开饭店支持,我可能就坚持不过来了 。现在看,只要好好种有机,早晚有人认可 。”
如今,李学明不再光想技术,还琢磨着怎么经营,他说:“别人都搞有机了,我要搞旅游观光,搞一条龙 。”他在农场建起空中栈道、观景台和有机蔬菜棚 。这一项还带动了23户贫困户,帮助100多户农民实现了增收 。
来源丨吉林日报
【创业项目 吉林创业项目】编辑丨林晓岚
- 专业的货架定制制造厂家 创业地摊货架
- 40岁女人创业的好项目,四十创业很重要女人
- 买创业板需要什么条件,创业板注册制企业上市条件
- 上证指数是什么意思-,创业板指数涨跌说明什么
- 创业心得体会怎么写,创业心得
- 如何看待创业过程中的失败 创业中的坎坷
- 创业剧电视剧排行榜,有什么电视剧说创业的
- 奶茶店创业计划书ppt下载,关于奶茶店的创业指导ppt
- 大学生创业50个小案例 有创业的点子
- 创业策划 公益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