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英伟达和ARM注定无缘( 二 )


有趣的是,移动芯片领域,正好是ARM公司的主攻方向。换言之,如果英伟达成功收购ARM公司,那么不仅能为本家羸弱的移动端战略增加不少活力,而且还能补齐公司发展的最后一块短板,这意味着英伟达将会成为半导体行业中少有的全领域型半导体公司。
ARM,必须保持中立正如上文所述,如果英伟达能够成功完成这笔交易,这将是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的一次巨大成功。按照业内人士分析,如果两家企业成功合并,那么下一个世代乃至于往后二三十年,也许都不会有第二家公司能够撼动英伟达在半导体行业中的地位,或许还将超越英特尔成为半导体行业的新领头者。
遗憾的是,从结果来看,这场芯片业的世纪大并购算是彻底告吹了。
【 架构|英伟达和ARM注定无缘】不过,就在外界震惊之余,很多业内人士其实并没有对于这次并购的结果感到惊讶。事实上,从一开始,这就是一笔非常不被看好的收购案,因为这并不是一起英伟达和ARM公司达成一致协议就能完成买卖的案件,而是一起涉及整个行业、乃至全球市场的重大并购案。
原因很简单,首先,包括高通和微软在内的几家依赖ARM芯片设计的大型科技公司都强烈反对此次收购。为了防止自己失去ARM架构的授权,包括高通、微软、英特尔和亚马逊在内的一个组织向世界各地的监管机构提供了他们认为足以扼杀该交易的细节,竭力阻止英伟达并购ARM公司。
当然,不仅仅是半导体行业公司反对这项收购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英国竞争和市场管理局(CMA)、还有欧盟的监管机构对这笔交易给全球半导体行业竞争带来的影响表示了担忧。中国的监管机构尽管没有明确表态,但是考虑到ARM架构对于国内芯片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中方立场显然不言而喻。
从监管部门的反馈来看,其实各方势力的想法基本都是一致的,那就是ARM公司必须保持ARM创立以来的中立地位。
事实上,ARM架构之所以在今天能够得到广泛应用,中立性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家英国企业,对国际形势造成的影响相对更小;没有自行生产芯片的能力,因此ARM的技术更加开放,所有合作伙伴都可以利用授权创造自己的业务,不必忌惮ARM的想法。
不管ARM最终被哪一方收购,都必然会改变科技原本的发展道路。监管机构表示,担心在收购完成后,ARM公司将会更倾向于与英伟达的利益保持一致,而不是更广泛的ARM生态系统。考虑到利害关系,英特尔很可能会利用其对ARM技术的控制来削弱竞争对手,阻止ARM为英伟达的竞争对手设计更强大的芯片,从而减少市场竞争,进而扼杀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架构|英伟达和ARM注定无缘
文章插图
前景大不相同尽管两家公司不断宣称这笔交易有着很大的正面意义,并且希望能够促成合并,但是在里里外外的多重压力下,这场价值400亿美元、长达16个月的收购案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对于NVIDIA而言,收购ARM失败无疑是个不小的挫折,毕竟NVIDIA已经在前期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过,从业绩上看,如今的英伟达可以称得上是如日中天,年初市值一度突破8100亿美元,相当于英特尔、高通之和。即便这笔交易最终失败,也不会对他们造成太大的影响。
从业务上看,英伟达确实希望能够利用ARM的核心技术在其涉足很少的领域(物联网、移动端、CPU等)打开大门,并持续巩固其在数据中心和图形计算市场的地位。然而,即便缺少了ARM技术人员的助力,也不会打乱英伟达现有的布局计划。甚至还有媒体透露,英伟达在收购失败后将会支付12.5亿美元补偿,以保留长期架构授权,继续研发自己的数据中心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