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们|星巴克启示录:如何寻找“海底捞们”的反弹拐点?( 二 )


如下图,2004-2008年,星巴克都囿于曾经的爆款星冰乐系列的发掘;与之相比,麦当劳则在咖啡领域,动作不断,甚至依靠高利润的拿铁和卡布奇诺咖啡,一举扭转颓势。
海底捞们|星巴克启示录:如何寻找“海底捞们”的反弹拐点?
文章插图
感受到压力,星巴克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进入早餐、午餐等市场,售卖三明治等,“直捣”麦当劳的主业。
具体的策略是,在麦当劳上午10点半结束早餐,即停止供应三明治时,提供全天供应早餐三明治的服务,吸引用餐客户。
星巴克对此打法给与了很大预期,比如其高管公开表示:“外带早餐市场大约价值700亿美元,其增幅可达5%或6%。相信星巴克能够分得相当不错的市场份额。”
但现实是,星巴克“偷鸡”失败了!
如下图,2008-2009年,星巴克食物品类的销量并没有什么起色;与此同时,其顾客满意度指数,也不升反降。
海底捞们|星巴克启示录:如何寻找“海底捞们”的反弹拐点?
文章插图
危机迟迟找不到出口的胶着timing,已卸任8年的星巴克核心人物舒尔茨,不得不重新回归。
在舒尔茨后来的采访中,有一段对当时星巴克店面体验的描述:“一天,我走进Seattle的一家星巴克门店,忽然感到非常沮丧,因为店内充斥着烧焦的奶酪味道。这些味道大大地影响了咖啡的魅力。”
事实上,他的感受道出了星巴克口碑下滑的部分真相,而另一原因是,增加早餐也让顾客等待的时间变长,体验变差。
基于此,他重新执掌后,当机立断提出,星巴克要回归核心咖啡业务。
这次,星巴克没有再“自以为是”地动作,而是推出了一个新论坛(Mystarbucksidea.com),来监控和评估消费者的需求反馈。
海底捞们|星巴克启示录:如何寻找“海底捞们”的反弹拐点?
文章插图
【 海底捞们|星巴克启示录:如何寻找“海底捞们”的反弹拐点?】同时,还一反常态,大肆进行营销。比如,买下NBC《周六夜现场》(收视率第二高)的单个付费广播点;热衷病毒式营销等。
在人设上“接地气”的同时,星巴克也开始在产品方面增大动作。
比如,据2008Q2电话会议:新推出的“三叶草”系列,在Seattle和波士顿的门店实验,取得了初步良好的成果;而主打便捷的即冲咖啡品牌Starbucks VIA? Instant,也符合当时的经济背景。
或许是教训过于惨痛,星巴克对产品力就此真正重视了起来。可以看到,其研发费用在2009年之后,持续大幅增加。
海底捞们|星巴克启示录:如何寻找“海底捞们”的反弹拐点?
文章插图
产品力起来,并通过宣传打出去后,星巴克的口碑再度恢复。
海底捞们|星巴克启示录:如何寻找“海底捞们”的反弹拐点?
文章插图
而体验再度变好的星巴克,顺势恢复了会员体系,并以金卡持有人,可在所有商店购物、独家优惠和折扣上享受10%的折扣等尊享体验,提高消费者的复购率。
数据显示,截至2008Q3,星巴克的注册会员就超过了100万,会员收入达到了1.5亿美元。
更重要的是,逐渐培养起了用户的忠诚度。可以看到,此后星巴克的会员用户数和会员收入,一直在持续上升。
海底捞们|星巴克启示录:如何寻找“海底捞们”的反弹拐点?
文章插图
而产品力得到修复,咖啡业务的销售额提升,2009-2010年,星巴克的同店增长率恢复增长,带动了营业收入的整体增长。
海底捞们|星巴克启示录:如何寻找“海底捞们”的反弹拐点?
文章插图
收入情况的反转,体现了星巴克业务调整的有效性。但实现这样的结果背后,似乎有不少花钱的地方。那么,整体支出上划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