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澎湃新闻风洞科技助力冬奥。|科技冬奥|能用风洞解决的事,尽量不用运动员的汗水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
风洞科技助力冬奥 。 视频来源新华社(02:54)
调整呼吸 , 稳住身体 , 从陡坡飞速下滑 , 在落差100多米的山地自由飞翔 , 而后稳稳落地 , 这就是跳台滑雪 。
它考验的不仅是运动员的胆量 , 更注重每一处细节 。 起跳瞬间 , 身体3度的偏差 , 就会让落地距离相差10米 。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风洞科技助力冬奥。|科技冬奥|能用风洞解决的事,尽量不用运动员的汗水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新华社
这项“最贴近天空”的雪上项目 , 发展进程始终与科学二字相伴 。 1989年瑞典选手伯克洛夫 , 在跳台滑雪世界杯比赛中采用V型技术夺冠 , 此后风洞试验揭示了这一秘密——与双板平行技术相比 , V型技术能让空气升力提高28% 。
与风博弈 , 是跳台滑雪公开的秘密 。 如何让中国运动员更好地驾驭风 , 背后的秘密武器自然离不开科技 。
“能用科技解决的事情 , 就尽量不要用运动员的汗水去解决 。 ”这是跳台滑雪科研团队成员江勇的一句话 , 也是整个国家跳台滑雪队的缩影 。
3分钟 , 带你看待跳台滑雪 。 视频编辑徐储立(03:52)
数据 , 让运动员明明白白
1924年首届冬奥会 , 跳台滑雪就已成为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 。 但这项运动在中国 , 却只是起步——中国只参加过两届冬奥会跳台滑雪比赛;北京冬奥会申办前 , 全国只有71名注册运动员;2016年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闭幕后 , 国家跳台滑雪队才正式组建 。
面对一群“跨项选材”而来的运动员 , 如何迅速掌握这项运动 , 除了日复一日的训练外 , 更需要科学方法的支持 。
以往 , 跳台滑雪的教练团队会用普通摄像机 , 把运动员动作拍摄下来 , 之后再观看分析 , 提出改进方案 。 按照运动员宋祺武的话来说 , “每天都是用放大镜来找视频里面自己有哪些动作错误 , 然后一点点纠正 。 ”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风洞科技助力冬奥。|科技冬奥|能用风洞解决的事,尽量不用运动员的汗水】但肉眼分析 , 更多是“凭感觉、凭经验” , 运动员只能在大量训练中自我摸索 。
如今国家跳台滑雪队 , 每当运动员训练时 , 站在场边的不仅有教练员 , 还有一群科研团队 , 他们负责采集运动员的训练画面 , 把经验和感觉变成扎扎实实的数据 。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风洞科技助力冬奥。|科技冬奥|能用风洞解决的事,尽量不用运动员的汗水
文章图片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来自上海体育学院的刘宇 , 便是这个团队的负责人 。
他们的工作 , 是运用人工智能辅助系统 , 实时采集运动员起跳角度、空中姿态、速度、距离等数据 , 给教练团队更好的科技支撑 。
如何把运动员每一个动作描述得更清晰 , 刘宇团队合作开发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无Marker点、无干扰的三维动作捕捉技术 , “可以多角度为教练提供数据 , 比如选手的助滑速度、起跳角度、身体姿态、左右对称等 , 过去只能依靠教练的经验感觉 , 现在能提供精准量化的快速反馈、技术诊断 。 ”
早期的运动数据采集 , 往往采用手工方式 , 结果反馈短则几天 , 长则半个月 。 后来的Marker点三维动作捕捉技术 , 虽然同样可以获得相应的数据 , 但是对受试者有一定干扰 。
而刘宇团队如今使用的技术 , 则是处在国际领先水平 , “我们当时展示给北欧两项主教练看了以后 , 他们都竖起大拇指 , 表示这个技术在欧洲也没见到过 。 ”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风洞科技助力冬奥。|科技冬奥|能用风洞解决的事,尽量不用运动员的汗水
文章图片
风洞 , 让运动员飞得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