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谷爱凌到苏翊鸣,Z世代爱追星也擅造星

两金一银 , 让谷爱凌成为了冬奥会上流量与热度的代名词 。 而早在出征北京冬奥会以前 , 她就签下了超过20个合作代言 。 从谷爱凌到苏翊鸣 , Z世代在追星的同时也创造出了不少全民偶像 。
从运动员、歌手、演员 , 到流量爱豆 , 再到大火的虚拟偶像……无论你生于哪个时代 , 总有那颗让你追逐的“星” 。
一组追星消费数据显示 , 00后平均每月追星花费超过5000元以上的百分比 , 是所有年龄层里最高的 。 据统计 , 2020年中国偶像市场总规模就达到了1000亿元 。 预测到2022年 , 偶像市场总规模预计将达到1400亿元 , 其中“Z世代”消费群体崛起更是大大激活了粉丝经济 。
粉丝经济究竟是什么?这一乱象频出的行业该如何健康发展?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助理教授杨蔚看来 , 应着力推广优质偶像 , 利用偶像的正向外部性 , 引导粉丝正能量 。
从谷爱凌到苏翊鸣,Z世代爱追星也擅造星
文章图片
偶像 , 作为寄托个人“理想”的载体 , 以各种形式提供着强大的榜样效应和精神力量 。 不同时代的偶像们都用他们的作品和言行 , 打动影响着属于他们时代的年轻人 , 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留下独特的文化印记 。
真正属于Z世代的 , 是“偶像经济” 。 Z世代的偶像们不仅是社会文化中“精神力量”的创造者 , 还深度参与着经济产业生态链和价值创造过程 , 产生了不可小觑的“经济力量” 。
除了最直接的粉丝和娱乐经济 , 偶像经济还体现为偶像们在更广范围内的价值创造:2020年我国奢侈品行业的销售规模超过3400亿元人民币 , 而明星代言带货是这些奢侈品营销中重要的一环 。 有众多明星和网红“偶像”参与的直播电商市场2021年的预计产值更是高达1.2万亿 。 在市场规模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的快消行业 , 几乎所有占据市场头部的品牌也都有明星偶像为其代言 。
从影视片酬到商业代言 , 从粉丝“周边”到直播带货 , 偶像们的经济力量正在深入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在各行业的经济价值创造过程中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 。 这不禁让人思考 , Z世代中偶像为何能产生如此巨大的经济价值呢?
1
从谷爱凌到苏翊鸣,Z世代爱追星也擅造星
文章图片
粉丝经济
偶像的商业价值 , 与我国文娱产业生态链的形成密不可分 。
从上游的经纪公司发掘有潜力的练习生 , 到流媒体平台主导选秀节目、吸引赞助商和粉丝参与选择培养偶像 , 再到下游组织“成团”偶像的媒体宣传、演出见面会 , 以及开发制作配套影视剧和综艺 , 一整套标准化的选择和培养流程为偶像商业化提供了基础框架 。 在这一生态系统中 , 经纪公司、流媒体平台 , 影视公司、赞助商等重要参与者 , 都能有效地探索如何分工合作相互协调 , 共同创造“偶像”并培育其经济和社会价值 , 由此获取相应的经济利益 。
文娱产业链也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粉丝“追星”的方式 , 创造了具有商业价值的粉丝群体 。 文娱生态链上的媒体和社交平台利用其高度互动性 , 建立了一系列组织化的粉丝培养机制 。
从超话榜单的签到打卡 , 知乎热搜的发言控评 , 再到微信论坛的各种粉丝组织及衍生的各种见面和应援活动 , 生态链打造的一系列制度流程 , 使得追星不再仅是精神层面的散兵游勇 , 而成为高度互动的群体行为 。
粉丝在群体中更容易受到舆论引导和相互影响 , 更愿意为偶像买单 , 用经济行为支持偶像 。 可以说 , 文娱生态链所实现的粉丝规模效应 , 不仅进一步拓展了粉丝经济的市场容量 , 直接兑现了偶像基本的商业价值 , 更为重要的是 , 粉丝群体还是偶像建立公众形象和群众基础的核心力量 , 成为其在更广范围内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的支点 。 粉丝经济 , 也由此成为“偶像”商业价值的核心和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