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川技术|中国「伺服」的机会主义( 五 )
因此,汇川们早期向伺服领域的扩张,空有遗泽、宝典、规模三板斧,却有力没处使——只能等待新市场的出现。
文章插图
安装在设备上的伺服电机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第一次机会
日系、德系凭借大而全的产品线,在市场上做到“我有什么客户就用什么”;
中国企业想要突围,只能反向发展,做出小而专——客户要什么我就做什么。
2013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不到两年时间,机器人相关的企业数量就扩张10倍——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中国新兴的中小型自动化设备市场已经打开。
等了三年的机会,终于来了。
中国本土伺服品牌早已饿红了眼。汇川在2013年度报告中首次提到“机器人”,就立即将其确定成未来3~5年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方向。
但年报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紧随机器人、新兴设备后的这样一句话:不断创新“快速满足细分行业价值客户需求”的经营模式。
中国成为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后,面对海量政策扶持,大多数本土工业机器人厂商已无暇顾及技术研发,转而选择依靠价格战扩大在低端市场占有率,高端产业低端化的泡沫已在所难免。
伺服电机作为工业机器人的上游元件,B2B商业模式之下,最怕的就是下游市场展开价格战,这必然会导致机器人厂商向伺服厂商议价。
数量庞大的本土品牌将成为主要“受害者”,为了保住市场份额,只能被动参与进没有底线的“摆烂大赛”之中。一时间,产品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文章插图
搬运机器人 图片来源:中国AGV网
如果按照正常的逻辑发展,这场B2B价格战漩涡,上下游选手的“武器”将会是为了降本而降质的“工业垃圾”。而对于中国本土伺服品牌来说,砸招牌降价也未必就能带来好结果——当时外资品牌之间的竞争同样激烈,其产品价格不算离谱,国产替代如果不达标,设备厂家仍然会转向外援。
但从工控进入伺服的企业,凭借伺服电机的技术特点,以及“满足细分行业客户需求”的布局,在低端设备市场,硬是做成了低端典范,借此跳出下游市场引起的价格战漩涡。
前面提到,伺服电机是软硬结合的系统工程,日系、德系凭借大而全的产品线,已经在市场上做到“我有什么客户就用什么”;中国企业想要突围,只能反向发展,做出小而专——客户要什么我就做什么。
拥有自研技术的本土伺服品牌,先是开发出紧凑型、中小型伺服电机系列,再根据对应的设备厂商客户优化电路设计、调节软件功能,将客户产品应用领域之外的转速、功能通通删减,从而既保持了在设备厂商中的竞争力,又降低了伺服电机的生产制造成本。
这事放在今天,通常会用两种方式形容:
一是差异化竞争,本土伺服品牌利用产品,将自己和客户打造成细分市场里的性价比之王;
二是“阉割版”产品,将产品性能固定在某个区间内,价格也相应降低,突出一个“够用就行”。
以汇川技术为例。2013年,汇川推出中小功率的IS620P伺服系列,功率范围在100W~7.5kW。而日系安川电机同期上市的Σ-7系列,功率跨度覆盖50W~15kW。
文章插图
汇川IS260P伺服电机+驱动器 图片来源:汇川产品册
同时,汇川将主战场转移到LED设备、纺织设备、雕刻设备等技术含量相对低的细分赛道,针对这些行业的厂商进行“专机化”产品开发——一个销售,深入了解一个客户所有的工艺、痛点,带回公司后有不同技术团队进行快速消化,响应客户需求。
- 油冷器|三花智控:特斯拉中国电动汽车大规模召回与公司无关
- 华为|德国盯上“华为自动驾驶”,出资10亿欧元,收购整个技术团队
- 日媒“公开发声”:传出中国芯片最新消息,欧美国家开始着急了?
- 在印度高端市场夺冠,在美国销量前五,一加为何在中国不常见?
-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本文海报设计 白浪 王璐瑶 郁斐...|海报|9金4银2铜!我们一起见证中国力量
- 中科院再次立功,成功突破关键技术,迈出量子技术重要一步
- 我国实现奥运史上首次机器人水下火炬接力;微米分辨率的肿瘤组织磁成像技术;室内环境中的氨气从何而来?
- 美国智能手机市场洗牌:苹果第一,三星第二,中国品牌占2席
- 冬奥会|冬奥闭幕式将再次呈现中国式浪漫:张艺谋剧透一大亮点 让大家穿越
- 刷新纪录!中国队金牌集齐九宫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