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元宇宙:可能落在巨头们的布局之外


准确来说 , 元宇宙并不是一个新概念 , 而是在数字技术下的一个经典概念重生 。 然而受技术和产业规模限制 , 目前对于元宇宙的前景预测以及场景展望较多 , 距离其实际应用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
面对热度持续攀升的元宇宙 , 数字科技巨头进行了哪些布局?未来还可能会出现哪些全新的落地方式?元宇宙产业又将会形成怎样的发展格局?
数字科技巨头的布局
目前 , 传统互联网红利已经达到顶峰并开始呈现出消退态势 。 毫无疑问 , 元宇宙的兴起为互联网企业点燃了新的希望 , 国内外各大数字科技巨头也纷纷开启了元宇宙的探索步伐 。 综合来看 , 在技术能力和产业规模的约束下 , 各大企业基于自身的特性、资源等内在因素 , 布局元宇宙的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以下3种:
第一 , 硬件和软件布局模式 。 经过互联网领域的激烈竞争 , 数字科技企业深刻明白 , 只有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 才能在竞争和发展中获得主动权 。 当前数字科技巨头对于元宇宙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布局主要体现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 。 从硬件来看 , 英伟达、高通等企业加快推动GPU芯片发展;业内人士认为 , VR头盔或在未来10年内取代手机 , Meta、苹果、字节跳动等企业加速在这一领域布局 。 从软件来看 , Meta和谷歌在虚拟现实操作系统上展开激烈竞争;微软加快推出企业端应用的混合现实程序——Microsoft mesh 。
第二 , 商业场景布局模式 。 互联网领域具有显著的马太效应 , 往往容易形成赢者通吃的产业生态格局 。 根据预计 , 未来90%以上的人类活动都可以在元宇宙中进行 , 并且具有比现实世界更大规模的场景连接功能 。 面对元宇宙所带来的新一轮巨大商业机遇 , 传统互联网巨头纷纷依托其既有优势 , 在其优势赛道上加快对社交、电商、会议等元宇宙应用场景的布局 。 Meta、腾讯、GREE等企业加速推动元宇宙社交发展 , 亚马逊、阿里巴巴、京东等企业加快布局元宇宙电商平台 , 微软、Meta等企业不断开拓元宇宙会议场景 。
第三 , 基础设施布局模式 。 运营商在元宇宙竞争赛道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 元宇宙发展对网络、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而这些基础设施的主要提供者仍将是运营商 。 从当前布局来看 , 国内三大运营商已经预见到元宇宙的巨大商机:一方面 , 三大运营商联合成立了国内首家元宇宙行业协会 , 共同推进元宇宙相关业务发展;另一方面 , 各大运营商也正各自独立地积极展开赛道布局 。 如中国电信今年启动了盘古计划 , 以5G创新应用增强其在元宇宙领域的竞争力;中国移动加快构建元宇宙算力网络 , 推进即取即用的算力服务体系建设;中国联通则加快推动VR产业发展 , 夯实数字底座 。
当前 , 元宇宙产业的全球不均衡发展态势正在加速形成 , 我国也应进一步强化元宇宙相关科技产业布局 , 在未来元宇宙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 。
可能出现的新落地方式
当前 , 虽然已有许多数字科技巨头围绕元宇宙展开布局 , 但从整体上来看 , 仍是概念与资本的热度反映 , 相关布局方式也多表现为传统互联网商业赛道的争夺 。 从元宇宙的本质属性和产业发展实际出发 , 未来元宇宙或将出现一些全新的落地方式 。
第一 , 公共服务 。 当前 , 元宇宙产业仍处于发展的萌芽期 , 相关布局主要聚焦于商业领域 , 目前鲜有企业布局元宇宙公共服务领域 , 仅有韩国政府正积极推动构建元宇宙公共服务平台 。 由于元宇宙能够进一步克服时间、空间、语言等客观条件限制 , 提供更加形象化的服务 , 在未来技术更加成熟的条件下 , 元宇宙有望在公共服务领域实现大规模应用 。